基因醫師張家銘今(2)日在臉書上PO文指出,當脂肪細胞越長越大,會釋放大量發炎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介白素6(IL-6)和單核球趨化蛋白(MCP-1),迫使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高度警戒狀態,長期下來就會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乃至癌症風險。
就在醫界尋找安全、長效改善代謝的方法時,一項最新綜合研究卻指出,廚房裡的常見食材「薑」竟逐漸從辛香料躍升為「功能性食品」。
薑不再只是辛香料!揭開免疫與代謝新戰場的天然秘密武器
張家銘醫師引述期刊最新綜合研究指出,傳統醫學早就應用薑來驅寒、護胃,而現代科學更發現,薑內含的薑辣素(gingerol)與薑烯酚(shogaol)等成分,竟具備抗發炎、抑制脂肪生成、促進脂肪分解、調節免疫細胞活性等功效。
研究顯示,薑可調控作為慢性發炎關鍵訊號通的「NF-κB」,透過抑制活性氧(ROS)產生、提升抗發炎激素脂聯素(adiponectin),有效「滅火」免疫暴走現象,讓身體從過度警戒狀態回歸穩定平衡,進而促進血糖穩定與代謝功能恢復。
終結脂肪與免疫的惡性對話
張家銘醫師表示,在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免疫細胞與脂肪細胞之間一直在上演對抗劇碼,而薑的作用在於打破這場「免疫內戰」,薑能減少促進發言的「M1型巨噬細胞」,增加抗發炎的「M2型巨噬細胞」,讓脂肪組織從戰場轉為平和狀態。
除了調節脂肪與免疫的交互作用外,腸道菌群也是免疫穩定的核心關鍵。張家銘醫師表示,薑被發現能提升(Bifidobacterium)、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等有益菌的比例,促進短鏈脂肪酸生成,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降低發炎
實驗室走向日常飲食:臨床驗證薑的效益
張家銘醫師引述綜合研究指出,薑的功效已被多項動物與人體研究證實,首先在動物實驗中,薑被證實能縮小脂肪細胞、減少肝臟脂肪堆積,並啟動能量代謝關鍵酵素「AMPK」。
臨床研究則顯示,每日補充1至3公克的薑粉,連續8至12週,發現不僅有效減少體重與腰圍,還能降低C反應蛋白(CRP)、介白素6(IL-6)等發炎指標,顯示薑不只是「輔助性減重」食材,更是「免疫代謝調節劑」。對此,張家銘醫師文末也直言:「薑無法單獨解決肥胖,但它讓我們看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