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專欄:石破茂敗象已露 將付出固執與反安倍的政治代價
一年多來,石破茂擔任自民黨總裁,參眾議院選舉雙雙失利,東京都議會選舉亦慘敗,盛傳即將去職的傳聞。圖片取自石破茂(Shigeru Ishiba)臉書

|即時

洪耀南專欄:石破茂敗象已露 將付出固執與反安倍的政治代價

mirror-daily-logo

2025/08/04 06:30:00

洪耀南/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
石破茂擔任自民黨總裁已近一年,政績卻是一連串挫敗:眾議院、參議院選舉雙雙失利,東京都議會選舉亦慘敗,自民黨失去國會多數,政權根基搖搖欲墜。這些敗象的背後,突顯出石破政治風格中的兩大核心特質:固執己見,以及對安倍晉三長年累積的強烈對立。
原本,2024年眾議院敗選可成為重新整隊、重塑民意支持的轉機,卻在石破主導下淪為一場政治復仇劇。他看似領導自民黨,其實是在清算過去;說是為改革而戰,實則為了對安倍長年的積怨報仇。

從「五戰成王」到黨內孤狼

2024年9月,石破終於在第五次挑戰中擊敗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第28代總裁,並於10月1日出任第102任首相。外媒形容他「五戰成王」,一度激起改革派與黨員基層的熱情。
但這場遲來的勝利背後,埋藏著石破從未融入主流派系的結構性問題。自2012年與安倍陣營漸行漸遠後,2018、2020兩次挑戰皆以慘敗收場,使其「非主流」、「反安倍」形象根深蒂固。2024年的勝選,更像是黨內怨氣的集中出口,而非真正的整合成果。

理念堅定,現實落空

石破自詡為誠信與改革的代言人,主張女性天皇、夫妻別姓、能源轉型與憲法明文化等進步議題,與自民黨保守本流格格不入。他也多次公開挑戰安倍派的金權體制,尤其2018年直指清和會的政治資金問題,令他在國會議員票中大失分。
這些主張雖贏得媒體好評與黨員支持,並助他在2024年以黨員票逆轉勝出,但也讓他更難在國會派系中取得穩定支持。他削弱了安倍派,卻也失去了整合的可能;理念堅定,但缺乏可行的替代路徑,最終落入「高舉改革大旗,卻寸步難行」的困局。

固執不退,引爆黨內裂解

2024年10月,眾議院選舉失利,自公聯盟失去下院多數,自民黨支持率驟降至32%。2025年7月參議院再度敗北,連任正當性蕩然無存。黨內「石破おろし」聲浪四起,地方黨部與青年局接連要求其下台。
但石破拒絕交棒,否決臨時總裁選提案,並堅持主導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由於時程錯配與國會卡關,日本陷入談判劣勢,外媒甚至稱之為「Ishiba Shock」,直指其執政能力失控。
茂木敏充X202508
石破茂遭黨內逼宮,要求負起政治責任,前外相茂木敏充被視為熱門的下任首相人選。圖片取自茂木敏充X

一句話,引爆麻生怒火

7月23日,石破與麻生太郎、岸田文雄、菅義偉召開黨內危機會議,媒體旋即報導「石破擬辭職」,引發朝野關注。但石破旋即召開記者會否認此說,聲稱「我的去留並未被討論」。此言不僅與三位前首相的共識背道而馳,更形同將他們綁上續任的戰車,引爆麻生震怒,黨內信任全面崩潰。
麻生隨後在派閥會議上明言:「我們必須建立能勝選的體制」,等同對石破公開逼宮。自民黨「造王者」角色再度上身。

歷史復仇與現實扭曲

石破否認辭意,導致媒體成為代罪羔羊,記者遭批「製造假新聞」,但多家媒體明言消息源自高層授意,顯示這場風波並非單純誤會,而是石破操弄話語、扭曲政治現實的延伸。
他口口聲聲不讓政治空轉,卻讓整個政局停滯;當年高舉「責任論」批判安倍,如今卻以「責任在我」之名拒絕下台,雙標姿態昭然若揭。
地方反彈也持續升溫。已有24個縣聯表態要求其辭職,連神奈川與山口等昔日盟友地盤也不再護航,也難掩基層怒火。
更引發爭議的是,石破堅持於8月15日發表「戰後80年談話」,表面上為和平祈願,實際上試圖重構歷史論述,徹底推翻安倍時代的外交主軸。外交界憂心,他此舉將重啟中韓歷史矛盾,再掀對抗氛圍,這不是反思歷史,而是操弄歷史。

支持率的弔詭與執政正當性的瓦解

儘管石破仍維持三至四成支持率,細看之下,這些多來自反安倍、反自民的在野選民。他們支持的並非石破的施政方針,而是將其作為對抗安倍體制的政治符號。
這使石破成為自民黨史上第一位主要依賴非黨內支持群眾維繫聲勢的首相。這樣的支持結構充滿弔詭,不穩、不實、不可持久。
他喚醒了基層對改革的渴望,卻無法整合國會主流;他主張外交積極出擊,卻缺乏國內共識作後盾。一連串改革措施不是胎死腹中,就是陷入國會泥淖。

結語:改革不能與執政現實脫節

石破茂象徵日本選民對政治誠信與體制改革的期待。他挑戰派系壟斷、批判金權腐敗,打造出理想主義式的政治形象。然而,政治不只是正義與清廉的展演,更是妥協、整合與務實操作的藝術。
他的執政已清楚說明,改革的光環無法掩蓋治理的失能,「反安倍」也不是永遠有效的通關密語。如果石破無法從孤狼角色轉化為能整合內外的領袖,那麼這場「五戰成王」的政治傳奇,終將淪為短命政權的註腳。
石破不缺理念,缺的是治理的技藝與調和的能力。若無法將理念轉化為有效施政,那麼他註定會成為日本政壇又一位「改革悲劇」的代言人——得勢,卻失民;執政,卻無力。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