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賴清德別忘記自己仍是全台灣最有權力的人
只有賴清德有權力問自己:「我願意拿出什麼東西來改變行政團隊的困境?」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即時

陳嘉宏專欄:賴清德別忘記自己仍是全台灣最有權力的人

mirror-daily-logo

2025/08/13 06:50:00

大罷免失利後,賴清德的支持度不斷破底,有人形容他的聲望「如雪崩式地下跌」,也有人嘲諷他「下屆總統不用選了」。民進黨支持者更是有氣無力,如喪考妣。民進黨執政的「天」真的塌下來了嗎?這無須憑感覺,應該看客觀的數字。
在台灣的各家民調中,比較值得參考的是長期追蹤且調查方法固定的美麗島民調。這其中,代表賴清德個人情感溫度的「信任度」與「滿意度」在大罷免前後的兩個月份裡的確呈現了劇烈的下滑,「信任度」從6月的4成5跌到7月的3成7,不信任度從4成3激增到5成;「滿意度」的變化更劇烈,從6月的4成5跌到7月的3成5,不滿意度更從4成7暴增到5成7,兩者差距已經達22%。但如果問到象徵政黨板塊的政黨支持度時變化就沒那麼大了,今年6月的政黨支持度是;民進黨3成4,國民黨1成6,民眾黨1成;來到7月時,民進黨是2成9,國民黨2成,民眾黨1成,民進黨過去一個月下降4%,國民黨上升4%,民眾黨持平。
上述的民調數字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可以拿同一份民調在2018年11月,民進黨遭逢「韓流」導致地方選舉大敗時的民調做比較。當時,蔡英文的信任度僅剩2成5,不信任度有5成9;滿意度為2成1,不滿意度為6成8。而民進黨在2018年11月底的政黨支持度更來到只有1成8的驚悚數字,國民黨政黨支持度為2成7,高了將近1成。如果有什麼叫「民調雪崩」、「天塌下來」?2018年11月蔡英文民進黨面對的局勢才是吧!
既然蔡英文能夠從2018年11月時九死一生的絕境中重新站起來,賴清德當然也應該有機會從這樣的困境中翻身。但這種民調數據的變化也告訴賴清德,選民的善意與觀望稍縱即逝,如果民進黨延宕蹉跎看不到改變,此時此刻就不會是賴清德的谷底。
從726迄今已經將近20天了,賴清德除了在中常會一篇感謝志工行禮如儀的致詞稿以外,迄今沒有對罷免投票的結果,以及未來的施政方向有過任何明確的說法。如此遲緩的政治動作顯然與823還有另一場罷免投票,以及民進黨內部仍處於盤整階段有關。只是,這仍無法稍解外界對賴清德領導的疑惑:
第一、823的7席罷免區在選區結構上比726的24席更難,既然726全敗,那823最後恐怕也相去不遠。如果「不能遺棄志工戰友」是持續在這7席罷免區鏖戰的理由,那民進黨至少得告訴外界:如果輸是不可避免的,那這場延長戰役的意義在哪裡?過去10幾天來,有哪一位府院黨高層出面積極論述其中的意義?賴清德既無法消解支持者在726累積的憤懣,又要在823累積新的挫折,支持度怎麼可能不繼續探底?
第二、過去14個月以來的府院黨黨政協調機制顯然出了大問題,但迄今沒有看到任何改變的跡象。以這幾天的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為例,不管發或不發,其實都可以一套論述說法,但賴政府的操作常常是前線還在與藍白黨抗衡打仗,後方已經決定棄守戰場,此與一年前的在野黨丟出的原住民補償金案一模一樣。選民感受不到行政部門發錢的誠意,也看不到民進黨守憲的原則,可謂荒腔走板,丟盔棄甲,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邁向第三任的延續政府。
第三、可預期8月23日之後,9月1日之前,內閣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改組,這是賴清德民進黨對民意負責可操之在己的事;但更大的問題是,面對立法院藍白所組成更堅實的多數聯盟,你賴清德接下來的對策是什麼?如果是要像過去14個月一樣,用更大的對抗來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那很抱歉,選民已經透過這次的罷免投票告訴你:此路不通,另循他途。
賴清德別忘了,一直到現在他仍是台灣最有權力的那個人;此時此刻的他應該問問自己:「我願意拿出什麼東西來改變行政團隊的困境?」政治上的交換並不可怕,最怕的是領導者憂讒畏譏,舉棋難定,想事事討好卻誰都不滿意,最後落得滿目蕭然,一事無成,那才是掌握權力者真正的罪惡。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