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拉回到3年前,前總統蔡英文2022年底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時指出,2022年中央稅收超徵4500億元,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稅收,中央可運用部分為3800億元。她裁示政府依3面向規劃,包括將其中1800億,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為此,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023年1月宣布,規劃將超徵稅收4500億當中的1400億元留作普發現金用途,並明確宣示,目的在於「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
不過,因當時民進黨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蘇貞昌於1月19日宣布請辭,新任閣揆陳建仁則在1月31日接棒。陳建仁上任後,接手編列規模3800億元的「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經立法院三讀後,普發現金6千元。
政府當年匡列1400億元用作普發現金,引發在野質疑須舉債支應,恐損及財政紀律,更批評該項政策是大撒幣買票。另方面,國民黨立院黨團當時一度主張加碼普發1萬元,使朝野間為金額與發放條件多次交鋒,特別預算案也因此卡關,直到2023年2月底才正式三讀通過。
如今,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今年4月拍板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爭取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其中包括撥補台電1千億,並送交立法院審議。
不過,國民黨立院黨團主張政府2024年超徵5283億元,應還稅於民。在藍白挾人數優勢下,立法院於7月11日三讀通過總規模達5450億元的特別條例,其中刪除台電1千億補助,納入國民黨團提出的「普發現金1萬元」,並要求須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發放。
對此,民進黨立院黨團主張,雖然國家累計歲計賸餘達8385億元,但扣除疫後振興及韌性等多項特別預算後,實際僅剩約335億元,如今藍白要普發現金,勢必須舉債支應,且《憲法》明文規定,立法院不得擅自增加預算支出,綠營批評國民黨不僅違法違憲,還想債留子孫、撒幣救罷免。
然而,726首波罷免投票落幕後,民進黨立場轉變、改挺普發現金,行政院也在7月31日宣布不提覆議,但未來會在適當時機提出釋憲。到了8月14日,行政院院會拍板通過《韌性條例》修正草案,將預算上限自5450億調升至5900億,確定不設排富條款,普發現金則將於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執行,在7個月內完成發放。
相較於2年前,蔡政府發放現金6千元時,明確宣示目的在於「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現在賴政府要發放金額更高的1萬元,卻因立場前後逆轉,拍板定案後又未對外提出一套說法,不僅討不到綠營支持者的歡心,也顯得左支右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