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結束俄烏戰爭為何如此困難?
7位歐洲領導人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統默茨、北約秘書長呂特等為澤連斯基華盛頓之行護駕,但是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圖/ 白宮臉書

|即時

何清漣:結束俄烏戰爭為何如此困難?

mirror-daily-logo

2025/08/26 06:50:00

何清漣/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本文經授權轉載
8月18日,7位歐洲領導人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統默茨、北約秘書長呂特等為澤連斯基華盛頓之行護駕,但是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唯一確定的就是川普在Truth Social上宣佈美俄烏將舉行三方會談,並強調這是朝著結束這場持續近四年的戰爭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外界悲觀地預測,最有可能發生的兩種結局已日漸清晰,一是烏克蘭可能會失去部分土地,但將作為一個擁有安全和主權(儘管領土縮小)的民族國家而倖存下來。另一種結果可能是,烏克蘭既失去土地也失去主權,重新落入莫斯科的勢力範圍。根據川普在會見澤連斯基之前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烏克蘭收不回克理米亞,也不能加入北約」推測,估計川普目前可能傾向第一種方案。

歐洲想讓俄羅斯成國際孤兒但力量不夠

歐盟認為阿拉斯加美俄元首峰會為普京帶來了無成本的勝利,他們對川普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極度反感川普出爾反爾,居然將「停火」暗換成 「和平協定」;二是對美國給普金「紅地毯、禮炮」的高待遇很有看法,認為此次會見讓俄羅斯這個「國際孤兒」重新回到國際社會。
對於第一點,外界如果不瞭解歐盟的心思,有可能覺得歐盟太在意細節,在外界看來,要停止俄烏戰爭,一步到位達成「和平協議」,遠比停火更徹底。那麼歐盟為什麼要在「停火」與「和平協定」之間糾結不已?如果瞭解歐盟拒絕俄烏停戰是希望藉美國之力長期將俄羅斯困在戰爭中並嚴重削弱之,就明白歐盟只想要「停火協議」,讓烏克蘭在目前戰場形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獲得喘息機會,一旦烏克蘭精氣神稍微恢復,便可讓烏克蘭再戰。集北約之力(主要是依賴美國),三年半打不贏俄羅斯,但可以讓俄羅斯困在戰爭中,再耗個幾年,總會轟然倒下。但一旦達成停戰的「和平協議」,美國將會跳下這輛戰車,今後若干年內只要不是民主黨重返白宮,想將川普或共和黨(比如萬斯)當政的美國重新拉上這輛戰車,幾乎沒有可能。更重要的是,歐洲主要大國雖然咬緊牙關承諾要建立加強歐洲防務,但那需要大把銀子,沒有個五到七年,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像話的防務。
對於第二點,切莫以為這是歐盟小心眼。在歐盟眼中,那條紅地毯象徵著禮遇與准國是訪問禮遇,以及川普本人對普金的友好。這當然不是歐盟多慮,從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與歐盟的關係日行日遠,尤其是在關稅問題上,盟友的待遇似乎比「准敵人」中國還要粗暴得多,沒有哪個歐盟領導人來華府訪問能夠獲得與普京相等的待遇。
也正因此,法廣對8月18日7位歐洲領導人陪同澤連斯基到白宮與川普會談,稱之為:「『歐洲+烏克蘭』對陣『俄羅斯+美國』」,馬克龍要求的「四方會談」,即歐洲必須加入進來,完全被川普無視,目前白宮透露的資訊是美俄烏三方會談有望舉行。

烏克蘭為什麼從棋子成了棋手之一?

世界皆知,如果沒有美國歐洲的援助,烏克蘭僅憑本國力量最多只能支持半年。但這位演員出身的民選總統,在這三年多戰爭中,對國際政治從不熟悉到熟悉,甚至將代理人這一棋子角色終於變成棋手之一,川普安排的俄烏會談可以撤掉歐盟的座椅,但澤連斯基卻必須到場,足證他的能力遠高於外界的估算。
澤連斯基能夠完成這一蠶蛹化蝶的過程,實因他完全看透了在這場一僕多主的代理人戰爭中,俄羅斯打不起持久戰;而不同主人對他這位元僕人的需要程度也完全不一樣。澤連斯基早就看出歐盟這位主人對他這位元僕人的需要,甚至高於他這位元僕人對主人的需要,而主人之間的矛盾,正好是他完成角色轉換的憑藉。
在阿拉斯加特普會談之後,澤連斯基的講話,除了提出領土問題必須由烏克蘭和俄羅斯領導人在烏美俄三邊會談期間進行討論、美國同意與歐洲合作提供安全保障很重要,他再次強調,安全保障是一支強大的軍隊,而這只有烏克蘭才能提供。歐洲可以為這支軍隊提供資金和武器——包括烏國產和歐洲生產的武器,以及只有美國才能提供的稀缺物資。
他看透了俄羅斯不想長期陷足於烏克蘭戰爭泥潭,持久戰需要消耗大量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與國際支援,尤其是對人力的消耗,會成為普京的硬傷。今年6月3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佈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雙方軍隊傷亡人數累計近140萬人,其中俄軍約100萬、烏軍約40萬人。報告指出,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死亡人數,是二戰結束至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前,蘇聯與俄羅斯所有戰爭的約5倍——當然還有其他相反的統計認為烏軍傷亡遠比俄軍慘重,但哪怕俄軍傷亡人數打個對折,都會造成俄羅斯人厭戰。
2362906103791353859_2025-08-25.jpg
頓巴斯地區,俄烏衝突持續,俄羅斯空襲康斯坦丁諾夫卡一處居民樓。東方IC
澤連斯基願意讓烏克蘭充當歐洲的盾牌,實際上是完全拒絕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保持中立的要求,讓烏克蘭從此走上「以戰立國」的道路。歐盟這幾十年在和平主義的幻夢中,安全依靠美國,軍備廢弛,一場俄烏戰爭讓歐盟各國領導人看清楚自己的實力:離開美國的提攜,歐盟完全沒能力保護自己。正因為看透了歐洲的虛弱與怯懦,今年2月15日慕尼克安全會議上,澤連斯基敢於公開表示,歐洲不能排除「美國也許在對歐洲構成威脅的問題上對歐洲說不」的可能性,他因此呼籲歐洲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裝部隊。他強調,面對來自俄羅斯的持續威脅和美國支持的不確定性,歐洲在防務上必須「依賴自己」,只有烏克蘭有一隻強大的軍隊可以保證歐洲的安全,這一說法就是這次會議上提出來的。
本人預測:在主人們意見不一致,又沒有主人敢抽身走人之時,俄烏戰爭是個未了局,直到其中一方疲憊倒下。

美國態度的變化是決定俄烏戰爭走向的關鍵

按照歐洲幾個主要領導人的想法,俄羅斯應該無條件停火並退出烏克蘭領土,如何能達到這目標他們不管,在他們看來,這是美國應該做的事情。但普京提出的停戰條件,主旨一直未變。西方媒體近日披露了莫斯科方面提出的衝突解決方案:
1、烏克蘭軍隊撤出頓巴斯地區,凍結其餘前線;2、俄羅斯同意將蘇梅州和哈爾科夫州部分領土歸還烏克蘭;3、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正式承認克裡米亞為俄羅斯領土;4、對俄經濟制裁至少部分解除;5、烏克蘭被禁止加入北約;6、俄語在烏克蘭獲得官方語言地位。
上述內容與今年6月2日俄羅斯官方《關於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的完整備忘錄摘要》沒本質差別,唯一的「讓步」是第二條,以前是寸土不讓,現在願意拿出領土來交換。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8月17日曾表示,結束俄烏戰爭的談判細節需要由兩國共同決定,並強調美國「未直接參與的戰爭」,美國只是充當調解人,試圖在雙方正式會面之前拉近雙方距離。鑒於盧比奧對川普的亦步亦趨,可以說,美國自身已經由代理人戰爭的主要委託代理者退位,變身為「調解人」,普京的態度始終未變,和平談判能否進一步推進,取決於烏克蘭領導層及其歐洲盟友的抉擇。可以說,川普態度的遊移不定,例如7月中以來對俄羅斯的核武嗆聲,是歐盟與烏克蘭不放棄的外因。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