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欣幸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去年賴總統提到中華民國相關的歷史觀,引發諸多討論,但今年未再談及歷史觀。去年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的共同記憶部分,今年也簡化,只有片段提及「終戰80週年」這個呈現台灣史觀部分。
關於「中華民國」使用頻率,小笠原欣幸指出,演說中出現次數從去年的8次大幅減少到今年的2次,而今年的提及內容也僅限於「中華民國國慶」與「中華民國加油」,雖然前總統蔡英文提出的「中華民國台灣」有出現,但並未成為討論主題。
小笠原欣幸說,賴清德在涉及中華民國作為祖國的論述、二戰戰勝國的紀念活動,以及終戰80周年等議題時,似乎在中華民國史觀與台灣史觀之間出現了某種「搖擺」,他是否支持「中華民國台灣」的概念仍不明確,若要鞏固現狀維持的基礎,或許有必要對中華民國派進行更細緻的論述。
在兩岸議題上,小笠原欣幸分析,去年賴清德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今年則未再提及,也未使用任何新的,或是可能刺激中國的措辭,同時也沒有積極與中國對話的語句,談話較為低調,僅延續以往民主台灣有助印太穩定的論調,整體語氣調性明顯降低。
小笠原欣幸示警,去年賴清德演說後4天,中國隨即展開大規模軍演,今年北京是否再採取軍事行動,有待觀察。
小笠原欣幸認為,今年的國慶演說總體來說,沒有令人出乎意料的內容,也沒有對中國提出新的呼籲,整體來說是穩健保守、語調克制的演說,相較於政治與中國相關的議題,演說更側重經濟與民生。「這可能是在罷免運動中遭受重大挫敗後,執政黨處於劣勢情況下,扭轉局面的做法,但這樣的轉變是否有成效還不知道,目前政治局勢仍是由在野黨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