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任汶專欄:賴清德應該思考為什麼支持者不投票?
賴清德總統執政至今460多天,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賴卓體制以內閣部分改組回應外界的批評,圖為823投票後發表談話之照片。攝影董孟航

|即時

鄭任汶專欄:賴清德應該思考為什麼支持者不投票?

mirror-daily-logo

2025/08/29 06:45:00

攝影:

董孟航

台灣人很愛投票,但理性選擇理論的投票初步分析告訴我們,不投票才是理性計算的結果。理由是單單這一張選票根本不會改變投票結果,在衡量投票成本與利益之後,真要談理性,就不該付出時間與交通成本去投下這一張並不會改變最後結果的選票。
但事實並非如此,回顧歷次重大選舉,投票率動輒高達6、7成以上,既然不理性,為何投票又是台灣人動員率最高的社會行為?原因在投票會帶來極大的預期效用與心理滿足,出門投票的原因,包括:公民的責任感、表達認同與支持、避免遺憾、情緒動員、利益勾串,以及出自負面情緒的「對誰不爽的賭爛票」等理由,最後讓投票行為者出門去投票。
對於上週823核三延役公投,中選會統計,投票權人總數為2,000萬2,091人,去投票的人數為590萬6,370人,投票率為29.53%,亦即,約有70.47%的選民,高達1,410萬人沒有去投票。投票結果顯示,同意票為434萬多,不同意票為151萬多,只差65萬多票就達到500萬票的過關門檻。這也是2017年《公投法》修正以來,歷經15案全國性公投,投票率最低的一次公投案。
那為什麼高達1,410萬多人不投票?從長期累積的藍綠結構來看,勢必有過去民進黨支持者對賴卓政府的公投立場與說明有所質疑或沒被打動,於是,他們選擇了沉默與缺席。檯面上的公投結果,其實是安全過關,政策繼續走,但最大的警訊不在支持者對核三議題的冷漠,而是支持者的熱情跑去哪裡了?為什麼他們不再接受執政黨的動員召喚?
有黨內人士緩頰分析,票沒投出來,是投票策略上的選擇。第一種可能是反正投了也沒任何意義,畢竟公投門檻過高,超過500萬票有其難度,所以選情愈冷愈好,降低雙方投票率有利執政黨。第二種可能是就算去投票也不具任何改變的意義,因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的公投命題,基本上就是假議題,就算最後票數同意重啟,仍必須視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才可運轉,那何必去投?
第三種可能則是歷經726大罷免失敗之後,民進黨的基本盤已經出現變化,支持者的熱情跌至谷底,不再對執政團隊有所期待,賴卓體制運作已經16個月,那就代表執政團隊和政策主張犯了某些錯誤或者不符期待,導致支持者冷漠以對,對執政成果沒有任何光榮感。
賴清德就任總統已經接近500天,確實內外交逼,外有美中台劇變的國際戰略情勢變化,內有夾帶境外勢力的國會焦土之戰。藍白立院黨團聯手暴力立法、國會擴權亂憲、恣意刪除預算,更意圖匍匐通過而為數不少的親中法案、削弱國防預算等。因此,公民團體眼見朝小野大,整個民進黨竟束手無策,才觸發這場由下而上的大罷免運動。然而,府院黨面對罷免的前倨後恭、父子騎驢,終究迎來了726、823的大罷免失敗與公投失利,基層不滿終於爆發,批判聲浪排山倒海而來。
過去這個月,民進黨內部究責聲四起,矛頭指向賴卓團隊用人不當、執政混亂,但危機處理的結果,卻僅以黨秘書長林右昌下台,宣布內閣小幅改組面對。直到823罷免全軍覆沒,核三延役公投不如預期,檢討聲浪再度升高,賴卓體制直到近日才終於擴大幅度,總計換下16位閣員,大動作調整執政團隊。眼見壓力不減,賴清德28日再補刀說,「府院黨、黨團都應該做必要改組或改選,如果黨團改組,也都會符合社會期待。」
這股壓力主要來自於最大的焦土戰場-立法院,幾位綠營立委連日砲轟柯建銘總召策略錯誤、威權領導、不該選擇硬碰硬的對抗路線,引爆黨內派系鬥爭的怒火。長期在第一線作戰的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前幾天說,「錯的事不會因為投票贏就變對的,對的事也不會因為投票輸就變錯的。」就在執政黨內部興起批判聲浪之際,吳思瑤的話有點逆風,但她很誠實地說出心底話。
政治上,當然是成敗論英雄,但如果因國會席次就是不如人、說服社會的力道不夠,讓原本的支持者或基本盤不願意出門投票,那就代表這段時間執政黨的政策主張就是錯的嗎?如果主張沒錯,為什麼既有基本支持者要選擇冷漠以對?若真要以成敗論是非,那過去推動總統直選、廢除萬年國會、解除戒嚴、年金改革、推動同性婚姻等主張的時候,歷經長年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又該如何論斷是非成敗?
823投票結果出爐後,賴清德總統刻意釋出與蔡英文前總統、蕭美琴副總統在官邸會晤的照片,用意很清楚就是告訴「支持者」,延續蔡英文路線並沒有改變,英德兩人繼續並肩站在一起。然而,蔡英文也只是「上來帥一下而已」,一切還是要靠賴清德自己,只有賴清德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執政風格,也只有坐在總統府辦公室的最高權力者可以扭轉這一切。
當天沒有出門投票的1,410萬人,裡面勢必有藍有綠有白有紅,有批判執政黨也有厭惡在野黨,有支持核三延役也有堅持反核。我們需要更精密可靠的民調數據,去探知為什麼投票率如此低落?循此,賴卓體制若繼續往下走,就必須面對一個很嚴肅且很基本的問題,為什麼民進黨基本盤失去支持的動機?為什麼許多支持者不想出門投票,更不願意幫執政黨捍衛或辯護?
昔日支持者對賴卓團隊的熱情大幅消退是不爭的事實,不管理由是政策主張混亂、普發一萬現金前後矛盾、執政團隊用人出現操守道德問題,以及內閣閣員發言不當形象低落等,把責任推來推去很容易,找幾個戰犯出來頂罪也是輕而易舉;但若不仔細反省連自己人都不想出門投票的原因,別說放眼2028年政權保衛戰,未來的2年多,執政團隊都不會有好過的一天。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