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間火鍋財報嚇壞股民:毛利率46%仍淨損5000萬
築間8月中旬公佈經會計師核閱後財報,累計營收為25億4328萬3000元,營業毛利11億7355萬9000元,毛利率46.14%,營業淨損1308萬2000元,營益率-0.51%,稅前虧損5825萬6000元,淨損4997萬5000元,合併稅後虧損4732萬4000元,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EPS)-0.99元。
消息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就有網友在PTT上PO文直言,當初築間以每股45元上櫃時,他拍賣、抽籤都沒買到,還一度覺得可惜,如今財報公佈後也讓他相當傻眼:「怎麼跟上櫃那時候差這麼多?連小小股利都不發?有點慶幸當初沒買到了。」
另有網友也在PTT上PO文表示,築間曾有一段時間夯遍全台,幾乎到處都看得到品牌旗下餐廳,包括火鍋、燒肉、鐵板燒、酸菜魚等:「築間全台灣瘋狂展店,應該破百間了吧?然後餐飲業成本超低,還一直漲價,開一堆店,築間上半年怎麼還虧了5000萬,築間是怎麼了?大家不喜歡了嗎?」
接連PO文曝光後也引發不少鄉民討論,有網友認為是價格調漲過快,價格越發失去競爭力:「價位偏高菜品太少,就CP太低,同業隨便都比他好,吃嗑肉都比他好」、「多年前每月至少吃1到2次,現在1年吃不到1次」、「別家開一堆一樣火鍋料吃到飽的,還免鍋底費」、「燒肉Smile已經是他旗下還能的東西了,其他的我家狗都不吃,火鍋的自助吧清一色火鍋料,喜歡火鍋料的很適合啦,不喜歡的真的勸你別去吃他的火鍋。」
另有網友認為轉型、分店品質參差不一也是關鍵因素:「酸菜魚失敗?牌子做出來只要維持品質就可以了,但是價格越來越貴,CP越來越低」、「打不過王品、饗賓、瓦城等集團,它有名的就火鍋,應該要好好經營這個就好」、「只做火鍋不會虧吧?是一堆副業才虧」、「很簡單,各分店水準差太多,光新竹縣市就有很爛跟很好的」、「要看哪間,店跟店差距超大!」
展店太快釀負評與經營壓力?官方回應調整策略
築間火鍋在全台開店速度驚人,帶動規模優勢,後來更跨足燒肉、鐵板燒市場,但卻未能穩定經營,部分據點開店、收店頻繁,然而「擴張不等於成功」,餐飲連鎖擴張通常需兼顧品牌一致性、產品創新與成本控管,但築間在拓展時並未鞏固好「老本行」的火鍋業務,成為投資者一大隱憂。
另外,近年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國內物價持續攀升,不少消費者也因此想要「守住錢包」,也導致中價位餐飲的獲利空間受到擠壓。
對此,築間回應,仰賴集團規模化採購策略降低成本,築間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仍維持46%,與去(2024)年同期持平,只是因為持續調整品牌結構,導致營業費用增加,獲利表現不如預期。
築間強調,今年營運首要任務是「品牌優化」,將進行汰弱留強,加大中價位與平價品牌布局,提升營運靈活度,期許下半年的營收回升。另外,築間今年下半年將持續優化品牌結構與服務品質,穩定單店營運,並規劃與國內外品牌合作或代理,同時還有跨足中式餐飲、推出新品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