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後 盧秀燕到底在盤算些什麼?
台中市長盧秀燕要不要選國民黨主席,陷入天人交戰,心中勢必有許多沙盤推演,以及政治風險評估。攝影林煒凱

|即時

大罷免後 盧秀燕到底在盤算些什麼?

mirror-daily-logo

2025/08/29 06:30:00

張宇韶/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在經歷大罷免後,國民黨陣營士氣大振自不在話下,但因為這場「勝利」來的有些突然與意外,反而使得內部權力結構出現了微妙變化:名義上是朱立倫的戰功,但是由於他的戰略判斷錯誤,以罷制罷的躁進與草率,使得地方黨部高層與黨工們面臨司法起訴的問題,更別說無疾而終的廢死與反獨裁的兩項假議題公投。理論上他還是可以挾戰功續任黨主席,此時急於交棒令人費解,外界多認為朱定有其他盤算。
另一方面,正先前藍營悲觀看待罷免一二階段如火如荼連署時,有個聲音在國民黨內部傳出,一旦政治劇情急轉直下,多位黨籍立委被罷免,基於藍營傳統的一人救全黨「救世主」情節,基層與中央「期盼」盧秀燕北上救黨,這些耳語轉為報導甚至轉化成議題後,盧似乎樂觀其成,不敢說她心已定,但是至少樂觀其成且未阻止黨主席議題發酵。
微妙的是,正值盧秀燕接任黨主席議題快變成事實時,726的結果其實跌破眾人眼鏡,可能連國民黨自己都沒料到跑出勝利的結果,本來疲累趨近被打爆的先發投手不僅躲敗,竟然還拿下勝投;在牛棚熱身躍躍欲試準備上場佈局投手突然坐上選手席,直呼「我在家就好」,局勢逆轉戲劇性選手角色丕變著實令觀眾眼花撩亂!
其實朱立倫與盧秀燕都屬於政治行動上的理性決策,只是在截然不同的情境下他們因勢利導,然後試圖從中獲取個人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就談盧秀燕好了,如果劇情是國民黨大罷免慘敗立委被橫掃,她的戰略處境就猶如2004年時的馬英九,雙方都有市長身分,然後藍營陷入敗選焦慮,因此「救世主」情結自然油然而生。然而自詡是普羅米修斯的人,如何在藍營無縫接軌上車是個學問也是藝術,因為他們面對的永遠是盤踞黨中央的既得利益或既予勢力。
結果,馬選擇的柔性驅離總統府前支持連宋的群眾,迎來自己的新時代;雖然刀起刀落順手無比,所付出的道德質疑無損接班的大局。盧秀燕原本預期的劇本其實夠簡單,只要726大敗朱立倫感言就是自己黃袍加身最家時機,氣氛都醞釀夠了,群眾的預期心理也掌握好了,媽媽市長轉換成為母儀天下的角色合情合理;縱使接任主席挑戰甚多,但是問鼎2028年的「局」、「勢」、「人」盡在手中。
諷刺的事發生了,726的結果意外地壞了盧秀燕「一人救全黨」的劇本,這也讓媽媽市長必須盤點在留一個想定下接主席的風險。
0250824^WKMD^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不選黨主席_江啟臣_攝影林煒凱_2025-08-28.jpg
國民黨列強環伺,機鋒處處,讓盧秀燕的每一步都非常謹慎小心。攝影林煒凱
首先是資源配置的排他性。大家都知道國民黨主席要負擔每月動輒千萬的費用,或許有人會說盧先前不是準備揮師北上,所以口袋深度應該胸有成竹。問題在於資源的「自利」與「他利」之間的差別。大白話就是如果錢是用在自己有利的總統佈局上自無問題,但是變成黨與輔選別人的「公共財」又是另一回事,更何況2028前變數甚多,過早投入資源難以計算風險與投資報酬,這是她的第一個顧慮。
其次是市長與主席難以兼顧的問題。眾人所知盧媽媽在台中的施政端賴「媒體」、「民調」、「議會」、「派系」四隻箭保駕護航。簡單說,媒體包裝她媽媽市長的形象;民調美化施政完美的假象;議會則是另類橡皮圖章強力護航;紅黑派系平衡讓政經關係形成完美輸送帶。這個溫室結構讓盧秀燕在台中或全國幾乎坐擁金剛不壞的政治行情。
然而接任黨主席就是進廚房的開始,如何駕馭立法院的韓國瑜尤其是傅崐萁,就是騎虎難下的難題;此外,主席雖然握有國共論壇的金鑰匙 ,但是這不僅是政治魔戒更是兩面刃,面對中南海的出招與壓力,綠營或台派公民團體的質疑,盧秀燕很難拿台中那一套副本抄送;主席還得負責主導國民黨的政治議題,與民進黨的府院黨團系統針鋒相對甚至立體作戰,很難想像在台中當慣太平市長的盧秀燕準備好了。對了,這裡還漏了美日兩國駐台單位的互動與大軍壓境,前述挑戰與台中市政如何兼顧,盧自己心裡有數。
最後是藍白合的矛盾。不可否認,盧秀燕之前在2024年立委選舉時提出發「藍白示範區」取得勝利,不僅讓自己子弟兵順勢當選,也讓民進黨在台中僅剩兩席立委,其後盧又積極運作藍白合,以及盧黃配議題,可說是在組織與空戰都取得相對優勢。問題在於這些操作不是慷朱立倫黨中央的慨,就是還無法驗證的假議題或空頭支票。怎說呢?
藍白合或許在立法院或罷免是聯盟關係,但是到2026大選就是實打實的利害關係,面對急於擴張版圖的民眾黨而言,國民黨主席得處理讓出地盤勸退候選人的黑臉角色,如果盧媽媽不能以身作則讓出台中本命區的議員,又如何說服國民黨個山頭派系依樣畫葫蘆?
直白說,光新北市這一句就不可能讓給黃國昌了,盧秀燕又如何擺平借核三公投造勢,虛張聲勢的咆哮昌呢?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黃在累積與國民黨的議價籌碼,他口袋裡雖然多是空氣票,但是扮演「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角色綽綽有餘,畢竟這是民眾黨獨門絕活。所以說嘛,過去盧媽媽的藍白合是成就自家的利益,一旦遇到合作的深水區或是起家地,她有這個實力與智慧搞定這些牛鬼蛇神?眾人不看好,盧秀燕自己也清楚,所以按兵不動後發制人才是聰明選擇。
至於朱立倫在想什麼,答案不難理解。如果我這個旁觀者都能看出盧秀燕接主席的侷限,這位政治精算師不可能不明白。他深知主席是個消耗品,勝選功勞未必是自己的,但選輸一定萬箭穿心。讓盧秀燕上來除了讓她嘗嘗政治現實的考驗,有機會也可以讓自己從局內人變成觀者,屆時他且說上兩句撈點議題行情或政治資本何樂不為?最關鍵的是,最後國民黨各方實力諸侯或大老毫無意願,只要有人趁機上演勤王劇碼,他還是可以再來一次逆轉重回主席大位,這個走勢成本低、風險小然後獲益大!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