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盧秀燕可能不參選國民黨主席,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非常驚訝。他說,自己過去多次與盧秀燕密切聯繫,而盧也表達參選黨主席的「強烈意願」,覺得已經「說好了」,如今怎麼又說不選,讓他很錯愕,他將繼續勸進盧秀燕參選。
盧秀燕本來要選黨主席後來又打消了念頭,關鍵當然是726大罷免投票的結果出乎意料。在726之前,國民黨氣勢低迷,不僅先前反制民進黨的罷免連署全部失利,上百名黨工因偽造文書遭偵辦羈押,就連國民黨自己都估算勢必有多席黨籍立委會中箭落馬。盧秀燕當時想參選黨主席,是因為她是「儲君」,是拯救國民黨於危難之中的最後一張牌,她沒有退路,也一定要回應黨員與支持者「救黨」的呼聲。只是,沒料到國民黨在罷免一役裡大獲全勝,客觀情勢既然已經變更,原先的盤算佈局當然也全都不一樣了!
對國民黨而言,防堵大罷免大成功,這意味朱立倫領導國民黨的方式沒什麼大問題,不管未來朱立倫在哪裡,他都會是國民黨重要的權力山頭。而傅崐萁、王鴻薇、徐巧芯逃過罷免之後更是功力大增,這代表她們的問政方式即使激烈誇張,也還在選民的認同範圍內。至於整個國民黨更是情勢一片大好,因為賴清德政權看起來已經搖搖欲墜;所以,想選總統,國民黨人個個有機會,而且會有「相當高的把握」。
不少泛藍的意見領袖與媒體呼籲盧秀燕應該表現出捨我其誰的態度,先拿下主席職務領軍打仗,再順理成章地參選總統,這說法顯然太不瞭解政治人物千迴百轉的內心盤算。國民黨主席是一項非常難幹的職務,張羅每個月上千萬元的黨務花費只是基本配備,也由於國民黨黨員與支持者的異質性相當高,黨主席順了姑情就難免逆嫂意,很難做得面面俱到。這些年來,朱立倫滿身箭傷,既無功勞也沒苦勞的衰小樣,不就是盧秀燕的殷鑑?
盧秀燕如果在此刻直取黨主席,她就不再是過去6年那個累積民望的台中「盧媽媽」,而是對國民黨一切好壞都要概括承受的「盧主席」。舉凡兩岸關係、九二共識、高額的國防預算,甚至立院黨團要採鷹派或鴿派的問政模式,她每一件事都得表態,不但必須周折於不同的權力山頭與支持群眾之間,甚至還得尋求對岸政權一定程度的認可。而如果全黨同舟共濟,擁護盧媽媽領導也就罷了;問題是國民黨現在選總統的局勢一片大好,有多少人正等著盧秀燕行差踏錯想取而代之?盧秀燕本人心中又豈會無感。
所以,盧秀燕再次選擇4年前的「侯友宜模式」,也就是不參選黨主席,先由別人替她頂著,以免耗損自己的政治能量提前陣亡,直到兩年後再以這些年來累積的民望,直取藍營的總統提名權。外界會說,侯友宜模式最後輸了呀!這就涉及到盧秀燕對兩年後政治局勢的判斷:第一、民進黨賴清德屆時是要爭取第4任,中間選民會更加不耐,民進黨體質會比4年前更加孱弱。第二、侯友宜之敗是敗在沒有藍白合,國民黨不能再重蹈覆轍,所以盧秀燕從頭到尾緊捉黃國昌,她要讓自己成為藍白合第一品牌。
民進黨人想選總統,一定是直取黨主席高位,用改革自己政黨來證明自己,他們很難理解像盧秀燕國民黨這種慢步挪移、迂迴轉進的攻頂手法。但事實上,大罷免投票結果顯示:國民黨現在走的杯葛路線十分正確,既然一切尚有餘裕,既然選民不要求國民黨大刀闊斧自我改革,那就不用揮刀向內自亂陣腳,什麼九二共識兩岸路線自然也不用再多做討論。以上,才是盧秀燕一路反反覆覆最終棄選黨主席的真正原因,也是對未來政局總統大選最關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