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沐浴球可能由絲瓜或合成的塑膠網製成,是許多人眼中浴室的必須物品。然而,哈達德醫師表示自己永遠不會碰它。醫師解釋,沐浴球由於長期在潮濕的浴室,讓它裡面能孳生許多的細菌和黴菌,稱「你不會想把它們擦回皮膚上」,並建議民眾可以改用定期更換的毛巾和矽膠刷子來代替。
同樣的論點不只她提出,奧蘭多皮膚科醫師奈特(J. Matthew Knight)也曾呼籲民眾不要使用沐浴球,指出這類物品的網狀結構,在你擦拭身體時死皮細胞會卡在上面,加上浴室溫暖潮濕的環境,這些條件為細菌提供完美的生長溫床。研究表明,沐浴球可能藏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假單孢菌等危險細菌,它們可能引發嚴重感染甚至危害生命。
過去,邱品齊醫師就曾在其臉書表示,沐浴球、沐浴刷、沐浴巾、沐浴布、絲瓜絡、蒟蒻球、海綿等物品,在洗澡時其實不太需要,一方面有使用後難以徹底清洗的衛生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浴室環境容易造成細菌滋生的環境問題,長期使用反而讓人的皮膚容易敏感、泛紅、乾燥、發癢、起疹子,建議洗澡用「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