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錢政弘指出,食用加工肉品容易罹患大腸癌,包含火腿、香腸、臘肉、培根、肉鬆、肉乾等食物。另外,關於烹調肉品的方式,最不好的是「燒烤」,他指出,「在高溫下蛋白質它會處現一個焦之後,呈現有毒物質」。尤其是加熱之後會有油滴,滴到炭火上面再蒸發,會附著在食物上面,這種物質是「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對人體來說是致癌物質。
另外,肉品在經過200度以上的高溫加熱後,就會變質,不僅會導致大腸癌,還會增加胃癌、胰臟癌的風險。錢政弘指出,甜食也是原因之一,這幾年越來越多手搖飲料,飲料杯中的塑膠微粒若溶解到飲料中,被人體喝下,第一站就是大腸,身體也無法代謝,塑膠微粒更可能囤積在大腦中。
錢政弘提醒,要觀察自身的排便習慣,若是排便習慣越來越少、越來越多,都要注意,「大腸有長腫瘤時,排便會受到阻塞,這時候大便就會很難上,變得比較細」;另外,常放屁、血便都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衛福部指出,政府目前補助45至74歲民眾,40至44歲具家族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若有問題可洽詢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