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約有5.3至18.5%的人口可能罹患。早期通常沒有症狀,需透過眼底鏡或掃描儀檢查才能發現。臺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表示,膠質細胞的異常增生會讓黃斑部增厚、扭曲,導致病人視線模糊、影像變形。
過去多半等到視力嚴重下降才建議手術,但研究顯示,膠質細胞愈多,手術後視力恢復愈差。因此,只要出現視覺困擾或生活受到影響,就應及早手術,以保留視網膜功能並提高術後視力恢復機會。目前顯微手術與影像技術已相當進步,手術風險與恢復期大幅降低。
66歲的馮先生就是例子。他曾因左眼黃斑部皺褶導致視力僅剩0.08,手術後恢復到0.9。3年後,右眼出現輕微扭曲變形,雖然視力僅下降到0.8,林泰祺醫師仍建議及早手術,術後右眼視力回復到1.0,扭曲感完全消失。
林泰祺提醒,千萬不要忽視「看東西歪掉、扭曲」的症狀,即使只是輕微不適,也應盡早就醫檢查,必要時及早治療,才能守護黃斑部這個最重要的視覺中樞,維持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