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凱醫師表示,這類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並指出「腿腫」不僅僅是「水腫」或「靜脈曲張」這麼單純,強調指出這狀況往往是,心肺循環出現「壓力失衡」或「血流障礙」的第一個現象。
腿雖然是身體的末端器官,卻是在循環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解釋,血液從心臟打出後,必須靠靜脈系統抵抗重力才能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再進入肺循環完成氧氣交換。這個循環過程中,腿部靜脈的回流壓力最大、路徑最長,因此整體靜脈壓力升高,心臟、肺循環效率受阻下降時,最先表徵的部位就是腿。
楊醫師也表示,數種心臟疾病與腿腫有關:
- 右心衰竭:右心室的功能是把下半身回流的靜脈血打進肺部,當右心室無力時,血液會積在靜脈系統裡,特別是下肢與腹部,導致水腫。常見症狀會是雙腳腫脹,按下會凹陷;肝腫大、右上腹悶脹、容易喘、活動力下降,尤其有肺氣腫、肺高壓患者、慢性心臟病與心肌梗塞病史者要特別注意。
- 肺栓塞:源自下肢靜脈的血栓(DVT)隨血液回流進入肺動脈,造成急性肺循環阻塞與右心壓力暴升,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可能直接導致右心室衰竭與猝死風險。常見症狀有單側腿腫、突發性喘、胸悶、低血氧,嚴重者可能休克或猝死,若民眾是手術後、長期臥床、常久坐,或是懷孕、癌症病人或有血栓病史務必要留意。
- 三尖瓣閉鎖不全:三尖瓣逆流導致右心室收縮時,部分血液回流至右心房與靜脈系統,使靜脈壓力持續升高。隨時間累積,出現周邊水腫、腹水與肝腫大等右心鬱血徵象。常見症狀有兩腿水腫(右側較明顯)、右上腹悶脹、運動易喘,尤其有瓣膜病、心內膜炎、肺高壓、長期心房顫動患者要注意。
- 鬱血性心衰竭:當心臟整體泵血功能變差,不論是左心或右心,血液回流會受到影響,導致全身靜脈壓力升高、體液滯留。常見症狀是雙腿水腫(午後或久站後加重)、端坐式呼吸、體重增加、容易疲倦,有未控制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變與高齡腎病患者須留意。
- 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全:肝硬化時,因肝臟變硬、血流受阻,導致門脈系統壓力升高,加上白蛋白減少,液體滲出血管,引發下肢水腫與腹水;腎病則因蛋白流失與鈉水滯留,導致全身浮腫、腿部腫脹。常見症狀有雙腿水腫、泡沫尿(腎病)、腹水(肝硬化)、食慾差、疲倦,慢性肝病、肝硬化、洗腎患者、糖尿病患者要小心。
楊文凱醫師提醒,很多心臟病患者在早期不會出現典型的胸痛心悸的症狀,反而先是從腿腫、鞋子變緊,甚至肌肉失去彈性般,按壓後沒有回彈這些徵狀開始,是靜脈壓力升高或是右心負荷異常給你的警報,如果事態發展到腿部突發腫脹,併合到呼吸困難、胸悶等病徵,這時往往病變很快、高險高,且不易自我恢復。最後他針對長期高血壓患者、慢性肺病病人、癌症病史者、曾有血栓經驗者一定要留意腿腫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