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本文經授權,取自作者臉書
大罷免投票之前,國民黨立委提案普發現金一萬元,卓榮泰以違憲為由拒絕接受,任憑議題在民間發酵。大罷免慘敗後,卓榮泰來個政策大轉彎,主動編列預算為國民黨解套。
民間人士看不下去,發起拒領普發一萬的運動。卓榮泰身為決策者,竟然贊同民間的拒領呼籲,還指示財政部研議在網頁增設「不領取」的選項。
對卓榮泰的決策混亂,綠營支持者氣爆了。卓榮泰的問題有兩個面向:明知政策錯誤,卻仍一意孤行。面對支持者的反彈,卻用道德勒索掩飾決策混亂。以下是我的分析:
政策混亂
國民黨立委提案普發現金一萬元,卓榮泰在第一時間的回應是違憲,但並未提出論述。接著卓榮泰消音了,自承陷入天人交戰,任憑國民黨操作這個議題。
大罷免慘敗後,行政院主動提出預算案為國民黨解套,不再堅持先前的違憲說法。至於為何政策大轉彎,卓榮泰也沒有任何解釋。
行政院的政策混亂已達自打嘴巴的地步。如果立法院普發一萬元的提案違憲,行政院不應在大罷免慘敗後幫忙解套。反之,若大罷免慘敗後就可普發一萬,先前的違憲說詞只是藉口而已。
這樣的政策混亂讓卓榮泰兩面不是人:大罷免之前的違憲說得罪了藍營民眾;大罷免之後的政策轉彎又得罪了綠營民眾。卓內閣未能堅守立場,被藍營民眾看扁,也被綠營民眾看破。
事態演變至此,藍營民眾爽領一萬,綠營民眾也只能吞下去。未料卓榮泰還要假裝清高,呼籲民眾拒領一萬,企圖利用道德勒索掩飾政策混亂。
道德勒索
行政院普發一萬的決策底定後,釋昭慧發起拒領的運動。釋昭慧只是民間人士,未能參與普發一萬的決策,因此只能號召民眾拒領,藉以表達她對這項決策的不滿。
釋昭慧呼籲民眾拒領一萬,卓榮泰應該保持沈默,因為他就是決策的始作俑者。令人傻眼的是,卓榮泰接見了釋昭慧,並指示財政部研議在網頁提供不領取的選項。
如果普發一萬是正確的決策,行政院不應鼓勵民眾拒領。反之,如果普發一萬是錯誤的政策,卓榮泰應該立刻喊卡,而非呼籲民眾拒領。
卓榮泰的拒領呼籲根本就是道德勒索,而且對藍綠民眾的效果顯著不同。
對藍營民眾而言,卓榮泰的拒領呼籲如同耳邊風。他們會大方領取,痛快花用。對綠營民眾而言,卓榮泰的拒領呼籲只讓他們陷入天人交戰:不領心有不甘,領了又會良心不安。
卓榮泰的道德勒索只讓綠營民眾受害。獲益的藍營民眾不會心存感激,反而會嘲笑卓榮泰軟弱、好欺負。更嚴重的是,卓榮泰的拒領呼籲違反法律的公平保護原則,甚至有違憲的疑慮。
違憲疑慮
行政院送交立法院的普發現金預算案,並無民眾可以拒領的相關條文。若民眾放棄領取,已經編列的預算應如何運用,行政院的預算案也無規範。
卓榮泰呼籲民眾拒領一萬,等同向民眾索取一萬元的捐款。對這筆捐款的用途,民眾一無所知,缺乏慈善捐獻該有的法律要件。卓榮泰的拒領呼籲已違反了依法行政的原則。
更嚴重的是,卓榮泰的拒領呼籲違反憲法的公平保護原則。所謂的普發一萬,就是每位國民都領一萬。因為財政部提供不領取的選項,只有忽略這個選項的民眾才可領到一萬,屬違憲的法律歧視。
卓榮泰的道德勒索也侵犯了人民隱私。因為財政部的網頁提供不領取的選項,上網的民眾可分成兩類:貪婪的領取者與高尚的拒領者。民眾的隱私受到侵犯,被迫在財政部的網頁透露道德價值。
卓榮泰的職責是依法行政,不需在法律之外提供人民多餘的道德選項。除了違反公平保護原則,不領取的選項也侵犯了人民的隱私。兩者都有違憲的疑慮。
我的結論
在普發一萬的決策,我看不到卓榮泰的立場堅持,只看到隨風搖擺。對國民黨普發一萬的提案,卓榮泰無膽反抗,又無量接受,最後只剩下呼籲拒領的小動作。
卓榮泰的拒領呼籲不符依法行政的原則,更不在乎綠營支持者的感受。除了兩面不是人,卓榮泰的道德勒索無法掩飾行政院的決策混亂。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本文原標題為:道德勒索無法掩飾政策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