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昭慧籲拒領一萬,佛教界為何冷默?
釋昭慧拒領普發10000元。圖/釋昭慧FB

|即時

投書:昭慧籲拒領一萬,佛教界為何冷默?

mirror-daily-logo

2025/09/30 06:20:00

虛上實下/三寶弟子、退休公務員
昭慧法師發起「拒領一萬、捐入國家續命專款」,提醒國人:普發現金並非盈餘,而是舉債大撒幣,恐使國庫虛弱、危及國安。她提出讓有餘力者自願回捐,不剝奪弱勢權益,也無道德綁架之意。
然而佛教界反應冷淡。多數僧眾潛心修行,少問世事,對普發萬元視為補貼微薄單金的好事,少有人深究其實乃舉債。部分人即使知道是藍白違憲逼政府編列,因政治光譜偏藍,也不以為意。若依戒學,預算源頭是不義之財,持戒清淨者理應拒領,縱領也應轉作公益。昭慧只提隨緣隨能,未以嚴戒加諸他僧眾,誠屬寬容。教內高僧如雲,卻無人呼應慎重看待此事,耐人尋味。
更遺憾的是,當藍委林思銘酸言「出家人六根清淨,還是少碰政治」時,竟無一大德出面澄清,說明關心國家與清淨修行並不相悖。這不僅缺乏智慧,連基本同門情誼也欠缺。試問:星雲大師曾任國民黨中常委,唯覺法師曾在大殿為連戰喊「凍蒜」,這不也是涉入政治?相較昭慧僅為國庫疾呼,卻被譏為不清淨,豈不荒謬?若僧人不得對公共議題發言,當年大和尚們反對《宗教法》豈不成了自利?
在宗教界,公開聲援昭慧者只有基督教某長老。佛教內僅少數僧人臉書按讚,主流教團與此保持距離。有人認為她長年推動兩性平權,挑戰八淨法傳統,樹敵不少,故遭孤立;也有人認為她公開剃度比丘,已被佛教會「開除僧籍」,使僧團畏懼牽連。
更深層的原因恐與中共統戰有關。台灣佛教界多有規劃「西進弘法」,但中國規定不得傳教,只能以公益名義活動,還須配合宗教局與紅色教育。久而久之,政治的沉默或陽奉成為保命之道。僧人若是為眾生忍辱乃理所當然,但若只是為了在中國募款順利,甚至淪為統戰工具,那就阿彌陀佛。
佛教講布施「三輪體空」,大眾自願回捐,不求功德,才是真正清淨。反之,對公共議題退縮沉默,狀似守戒,實背離佛陀濟世利他的本懷。佛教界對昭慧的冷默已逾兩週,不僅違和合互助之戒,更折射出台灣佛教在政治與統戰面前的軟弱與失守。這份冷默,已不是對昭慧的背棄,更是對信眾與社會的背棄。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