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不能輕縱花蓮縣府的廢弛職務罪
堰塞湖溢堤5天以來,身為花蓮縣父母官的徐榛蔚,沒有召開過一次記者會正式面對媒體與花蓮縣民。圖片由鏡週刊提供
每逢颱風豪雨的高風險區強制撤離工作總是地方政府的苦差事:1、不是每次撤離都會發生災害,這次勞師動眾撤離卻沒事,下次就會發生預警疲乏。2、家裡總是自覺最舒服安全的地方,如果不是大水土石流已經淹到門口了,很少居民會自願離開。所以,每次地方政府的預警撤離工作都是在為難當地居民。在台灣,外界公認這種預警撤離工作做得最好的是高雄市政府,一則因為高雄曾經歷八八風災小林村滅村之痛,感受最深;二則是因為市府的標準程序完備,市長指令清楚、說一不二。
高雄市政府的高風險區強制撤離工作分成三步驟,第一步驟是「精準造冊」,撤離區的名單必須隨時更新,尤其颱風或土石流警報發布前,一定會再確認名單,里政系統每三小時都得更新名冊資料,務必掌握撤離區的所有居民名單。
第二是提早撤離,當發布黃色警戒就會讓病患、孕婦及長輩先下山;如果不先照顧行動不便者,深夜發布紅色警戒時,撤離會來不及。第三是「確實執行」,由軍方、警消及公所里長三方一組配合,在紅色警戒發布後兩小時內必須強制清空,不撤離者最重開罰25萬元。以此準則,每逢大小颱風豪雨,高雄市每次撤離的人數最少都超過3000人以上。
以高雄市為標準,外界可以來檢視花蓮縣政府是怎麼進行這次的撤離工作。
9月20日,樺加沙颱風已於前一天成形,農業部林保署發出「第7號一般警戒緊急通報單」,提醒花蓮縣府應持續注意氣象署相關資訊。當天晚上21:00,內政部長劉世芳電話聯繫人在韓國的花蓮縣長徐榛蔚,此後,更4 次親自聯繫花蓮縣長、副縣長與秘書長。
9月21日上午8:30,樺加沙颱風海上颱風警報發布,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人在國外的徐榛蔚回訊給劉世芳,要劉直接找她的副縣長商討。11:00,林保署發布「第8號黃色警戒警急通報單」,請花蓮縣政府進行疏散撤離準備工作。下午15:00,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邀集台大、陽明交大等學者進行堰塞湖影響範圍評估,還透過線上視訊花蓮縣秘書長及光復鄉長等共同討論後確認光復、萬榮、鳳林三鄉鎮為高風險地區。隨後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套繪戶數,明確裁示應疏散警戒範圍內的總計 1837 戶居民。
這個時候,距離9月23日下午14:50馬太鞍堰塞湖溢流至少還有42小時。
9月22日上午7:00,林業署花蓮分署針對昨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劃出的疏散撤離範圍,發出「第9號紅色警戒緊急通報單」,並依據氣象署最新的雨量預測,提醒堰塞湖可能於9月23-24日間發生壩頂溢流,要求花蓮縣府立刻執行強制性撤離及應變措施。如果按照高雄市府的標準,9月22日中午之前,光復、萬榮、鳳林三鄉鎮1837 戶居民應該已經全部撤離。而事實上,在紅色警戒發出之際,距離堰塞湖溢流也還有超過31小時。
22日傍晚,徐榛蔚終於回到台灣,就算她從機場兼程趕回花蓮,恐怕也已經深夜。這意味23日災害發生日以前,花蓮縣府沒有「大人」,沒有人可主持主導這3鄉鎮的強制撤離工作。
9月23日凌晨0時開始,林業署又陸續針對鳳林、光復、萬榮三鄉鎮12村里,陸續發出第10到17號的紅色警戒緊急通報單予花蓮縣政府及相關單位,這就是堰塞湖溢流前所謂9次紅色警戒的由來。同一天凌晨4:00,消防署、氣象署、農業部、原民會、民政司研商溢堤因應措施;凌晨5:07,民政司立刻以LINE通知花蓮縣民政處。
當天(23日)下午14:50,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災害侵襲光復鄉。
釀成大禍後,徐榛蔚的夫婿,也是立委傅崐萁兩度找上閣揆卓榮泰吵架,宣稱早就提醒中央政府馬太鞍堰塞湖很危險,但中央政府卻遲遲沒有處理(關於該堰塞湖只能預警疏散的專家說法可參考國民黨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訪問),他想把責任導向中央,卻絕口不提花蓮縣府在撤離疏散的重大疏失。
花蓮縣研考處長陳建村宣稱,他們在「第一時間」都有分組沿路廣播緊急疏散也有錄影。只是,如果類似的撤離工作可以「沿路廣播」方式行之,那為什麼高雄市府還得不斷更新造冊名單並預先撤離老弱婦孺?是花蓮縣的官員太「聰明」?還是高雄市府的官員太「蠢蛋」?而陳建村這些官員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留在偏鄉地區者多是重聽、午睡,甚或行動不便的老人,縣府事到臨頭的「沿路廣播」能預警撤離多少人?
花蓮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長王明忠說,他們沒有不積極要求撤離,但對不配合撤離者開罰是「一體兩面」,將引起民怨,「過去也不曾開罰。」一樣是地方政府,高雄市府拿出《災害防救法》重罰堅不撤離民眾25萬,而花蓮縣府卻說這會引發民怨;面對生命攸關,一個不講情面,另一個只想不得罪人,這兩者的差別,不就是此次花蓮縣釀成巨災的主因?此外,這位科長自承「過去不曾開罰」,顯然已經明確違反《災害防救法》第24條公務員應執行強制撤離,以及《刑法》第130條公務員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公務員如此自證己罪,檢調還能坐視嗎?
花蓮縣府後來又推說撤離人數短時間不斷激增,導致縣府來不及執行。不過,一份於9月22日發自花蓮縣府的〈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撤離完成〉報導(如下圖)卻重重打臉上述說法。原來,事發前一天宣布撤離完畢,是要自我表功當政績;後來發現死了這麼多人,就改口宣稱地方政府執行撤離很困難。功勞你搶佔,責任絕不擔,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花蓮縣政府贏。
IMG_0827_2025-09-28.jpeg
距離9月23日堰塞湖溢堤已經5天了,這5天以來,身為花蓮縣父母官的徐榛蔚沒有召開過一次記者會正式面對媒體與花蓮縣民。她的夫婿傅崐萁第一時間盛氣凌人地砲打中央轉移焦點;她的花蓮縣府從未與中央進駐的救災團隊對接,還讓來幫忙的總統閣揆打電話到處找人;至於她縣長本人,不在縣府也不在光復鄉公所,天天見首不見尾,她宣稱是在地方勘災,那誰來協調整合這數萬人湧至光復鄉的龐大救災工作?
徐榛蔚以為不面對媒體就可以躲開這些讓她尷尬的問題,但身為花蓮縣長的她跑得了和尚,卻跑不了廟。連假結束後,不能輕縱她以及她的縣府所該面對的政治與法律責任。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