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鈺專欄:當Big Brother長生不老─從政治經濟學談獨裁終生制
《央視》現場直播意外捕捉到中俄領導人關於「器官移植可以活到150歲」的私聊話題,引發舉世譁然。翻攝微博@新華社

|即時

鄭紹鈺專欄:當Big Brother長生不老─從政治經濟學談獨裁終生制

mirror-daily-logo

2025/09/30 06:40:00

鄭紹鈺/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班,於哈佛甘迺迪學院學院國際發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擔任博士生附屬研究成員
在中國黃河河源的扎陵湖,位處青海,海拔4200餘米,湖邊層層凍土,乾冷的氣候飄著陣陣黃沙,在湖近處的一個陡坎,裸露出了這麼深深刻下的秦篆,這用平口刀器刻下的幾個字說明了:西元前226年,始皇帝派遣一名叫「翳」的五大夫,率領一些方士,乘車前往崑崙山,來採摘長生不老藥。這是中國近年的一個重大古蹟發現,稱作尕日塘秦刻石
顯然,崑崙山的長生不了藥沒有解決祖龍的難題。又過幾年,於西元前219年,徐福又告訴了始皇帝海外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於是徐福又帶了童男童女出海。
始皇帝沒等到徐福的仙藥,倒是無預警地,秦帝國此一亙古未有的大帝國在短短幾年就崩潰了,卻仍下了兩千年中國專制的基礎,「祖龍魂死業猶在」,一如毛澤東所說,「百代都行秦法政」,直到今天。始皇沒有想到的可能是,今天的中國政治人物,竟如當年的他,也在尋找長生不老的妙方。
前一陣子,在麥克風仍然開著的情況下,國際媒體錄到時任俄國領導人的普亭,跟習近平在聊「長生不老」的議題。這不禁令人訝異:兩位世界強權的獨裁者見面聊天,竟然是在聊如何長生不老這議題?
然而,對於熟悉權力運作的政治學者來說,這可能一點都不意外。本文想利用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說法,為何長生不老是獨裁者最關心的事,因為最頂尖的獨裁者,他們的對手既不是民主,也不是內亂,更不是黨內政敵,兒是歲月盡頭的天然大限。

獨裁者的死亡年齡分布與統治

筆者搜集了維基百科上容易找到的五十名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約瑟夫·史達林、毛澤東、貝尼托·墨索里尼、法蘭西斯科·佛朗哥、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恩維爾·霍查等人),以下兩張圖表可以說明許多獨裁者的情況:
906b4337-3710-4c8b-9210-c25a1a971d85_2025-09-25.jpg
圖一:獨裁者死亡時的年齡分布。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一將獨裁者分成了兩組:自然死亡跟非自然死亡,統計方法為核密度圖(Kernel Density Plot),最直觀的詮釋,便是此圖呈現兩類獨裁者在死亡的年齡分布。
我們可以發現,對於「非自然死亡」的一群,包含希特勒等人,多半是出於戰敗或政變,然其分布亦集中在六十餘歲,並不是說特別「短命」。而另一組人則是佼佼者了,他們多半老死,當中不乏九十餘歲甚至近百歲才過世的老人家。
9fb6a5d2-2c3a-4ba6-a27a-bcb6fb9dc19f_2025-09-25.jpg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上圖則比較兩組獨裁者的掌權時間,左邊的是自然死亡組,右邊則是非自然死亡組。我們可以看出來,非自然死亡組平均來說,多統治了十年以上,而且資料分布上,不乏有統治了三十到四十年以上的獨裁者,這些可謂真正的「大獨裁者」。

獨裁終生制的權力基礎

耶魯大學的政治學者Milan W. Svolik在其專著The Politics of Authoritarian Rule一書中,將威權體制分成兩種,一種叫``Contested Autocracy”,另一種是``Established Autocracy”,前者可翻譯作「競爭型獨裁」,後者則可譯作「穩固型獨裁」,一個威權國家往往會隨著領導的變更,而在兩種體制中更迭。
作為「競爭型獨裁」的代表,是史達林過世後的蘇聯,或是毛澤東過世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傾向將整個國家機器體制化,並且建立某種明白的接班規則。在這樣的獨裁政體下,獨裁者不得不跟他的「統治班子(Ruling Coalition)」分享權力,也存在一定的責任政治。
許多威權國家以拼經濟的時期,往往是保持在「競爭型獨裁」的狀態,以清帝國為例,許多自強運動的新政,其實是在兩宮政變後,要跟恭親王與督撫們分權的這段時間,隨著兩宮權力集中後,許多改革便又倒退。以中共為例,則是鄧小平領導下的中共政局,維持了史達林式的殘酷,卻能夠分權給地方實現許多的市場改革,而接班規矩更是避免了許多鬥爭。
但是Svolik提到,威權體制內藏的不安定性便在於,獨裁者可以利用「統治班子」內部的矛盾,拉一個打一個,使得足以取代自己的挑戰者一一落馬,到不必擔心政變的地步,這便到了「穩固型獨裁」的階段。現在已經有經濟學實證研究指出,威權國家之所以平均來說經濟表現不如民主國家,往往就是出於「獨裁者已經縱橫天下」。
Svolik用上了「獨裁終生制(Dictator’s tenure)」來形容這種「統治的化境」,一日統治、終生統治。
換句話說,對應到圖一跟圖二呈現的跨國資料上,穩固型獨裁有一些特色:大部份的獨裁者都得到善終。另一個特色則是原本在「競爭型獨裁」下建立的體制,會慢慢被侵蝕,包括了接班制度。威權制度是有一定的慣性,即權力平均的競爭型制度,極高機率會駛向定於一尊的穩固型獨裁。
讀者讀到此處,應該已經不難理解,為何長生不老是他們最關心的目標了吧。

中國領導人的獨裁終生制現況

已無懸念,隨著先前習近平改廢了中國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於是得到了無限接關的新概念,加上開始搞個人崇拜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接班規則上,數年前兩位被外界認為是接班人(「中國第六代領導人」)的孫政才跟胡春華接連「中箭落馬」。這無非是說明他已經處在「穩固型獨裁」的狀態。
胡春華並沒有如外界預料的晉升中央政治局常委(入常),孫政才更是在2017年7月因為嚴重違紀遭審查。此舉被視為習近平謀求連任黨總書記兩屆以上的舉動。這兩人在2012年時就開始普遍被認為應該要2022年左右接班中共大位。
然而,雖然胡春華已經從2012就被視作「接班」熱門人選,這新聞過幾去年每三個月就會在香港之類的「紅媒」出現一次,更從2016年就有每年都有新聞說「胡今年確定入常」,結果到了2022年10月的中共20大,習近平主席一如預期三連任總書記,胡春華卻不進反退,未能連任政治局委員,卻只能轉任被視為「養老缺」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使胡春華被外界戲稱為「廢太子」。
既然整個接班規則已經變得一團混亂,就會比較接近毛澤東當年的「跟著主席走」才有機會接班。君不見,才剛「批孔揚秦」,大家都覺得林彪要接班了,突然又「批林批孔」起來?
這幾年來,都會有人說,中國經濟不景、中國天災人禍,所以黨內會施壓習近平來負政治責任。但這觀念是完全把中國當臺灣來理解。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9-25 150507_2025-09-25.jpg
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習近平帶與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合影。翻攝自新華網
在臺灣,什麼小的事情都可能有官員要付出政治責任,在中國,出多麼大的事情可能都沒有官員須要負責。文革大革命後,毛澤東扛過責任嗎?只要周恩來報告的時候說在文革期間「工業產出從來沒受到影響。」大筆一揮,人民回頭過正常日子。
我想要強調的是,從習近平上台後,中國雖然表面上還是威權體制,但內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胡春華卡在現在還入不了常就知道,就算明年胡春華真的成功入常,也是出於入常已經威脅不了習近平同志。
而習近平同志作為一個終生獨裁者真正害怕的事情,應該是如何能延長自己的天然大限。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