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機會傷耳朵!醫提醒「3大傷害」:耳朵壞了救不回來
醫生提醒戴耳機會傷害耳朵。示意圖/Pixabay

|即時

戴耳機會傷耳朵!醫提醒「3大傷害」:耳朵壞了救不回來

mirror-daily-logo

2025/09/30 15:47:00

編輯:

陳儷文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為了不影響到旁人,許多人都會幫手機搭配一副耳機來使用,尤其是通勤時間,耳機儼然成為了上班族的「標配」。但是,有醫生說天天戴耳機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天天傷耳朵」,就算沒有開聲音,耳機還是在折磨你的耳朵。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耳機幾乎成了現代人的「標配」,上班路上的地鐵、辦公室的隔絕時光、健身房的動感節拍,甚至有些人連睡覺也戴著。
黃軒提醒「千萬不要睡覺時戴耳機」,他說耳機本來是生活的便利,但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耳朵的「慢性自傷」。真正可怕的是聽力下降、耳鳴來臨時,你才會發現,耳蝸毛細胞早已回不去了。

耳機可能帶來的傷害

1. 分貝超標,聽力正在流失:世界衛生組織提醒,超過80分貝的聲音,長時間暴露就能殺死耳蝸毛細胞,而這些細胞一旦死亡,永遠不會再生。黃軒說,捷運環境聲本身就大於80分貝,如果耳機聲還能壓過它,那音量一定不小。手機最大音量常超過 100 分貝,就算只開到60%,也足以踩在危險邊緣。最新研究估算,全球有6.7至13.5的億年輕人,正在因不安全的聽音習慣而暴露在聽力損失的風險中。
2. 骨傳導≠無害:很多人覺得骨傳導耳機「不塞進耳道」就比較安全。但其實不論是空氣傳導(入耳、頭戴)還是骨傳導,最後都會震動耳蝸毛細胞,傷害機制完全一樣。在吵雜的健身房或捷運裡,這類耳機常常需要調得更大聲才能聽清楚。研究實測顯示,開放式耳機平均音量可達 86 分貝,久而久之,耳朵依然承受高壓轟炸。
3. 沒聲音,也在傷耳:黃軒說,就算耳機沒有播放聲音,長時間戴著也有風險。例如耳道感染,因為入耳式耳機讓耳道悶熱,細菌滋生速度比平時快3至5倍;或者是壓迫傷害,因為耳朵皮膚薄、神經多,長期受壓容易出現紅腫、痠痛,甚至耳朵形狀被「壓出印記」。

3大守則:拯救你的耳朵

1.60─60原則:黃軒說,音量≦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不超過60分鐘,記得休息10分鐘。
2. 嘈雜環境要用降噪耳機:降噪耳機能幫你把背景音減掉15分貝以上,讓你不用調大音量。
3. 定期檢測聽力:黃軒提醒,若每天戴耳機超過1小時,建議每年都做一次聽力檢查,如若出現耳鳴、耳悶或聽不清,請立刻停用耳機並就診。
黃軒說,耳機壞了可以重買,但是耳力壞了難以重現,「耳機,是陪伴也是陷阱。錯誤使用,就像慢性炸彈,一點一滴奪走聽力。聽力不像牙齒,沒有補得回來的選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