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冠宇在臉書發文指出,華人社會一直以來講到「老」就是「讓」,包含有身心問題的長者,也不考慮是否有設置足夠安置他們的空間,反觀日本,相當重視「老人社區的集中經營」,也有足夠的資源進到社區,而台灣因資源不足,導致惹怒到一般的民眾,進而發生衝突。
「這是系統的不作為」,姜冠宇解釋,「安置」在醫院臨床上,是每個高齡或衰弱的病人在出院後,幾乎都會碰到的問題,每位社工更都是張力作戰「活的像夾心餅乾」,因為社區承接量真的很吃緊。他也坦言,台灣社會傾向逃避問題,「再叫年輕人讓下去,相信下次出人命」。
貼文曝光瞬間引起大批網友共鳴,紛紛表示「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小氣又愛講一堆道理利己,卻壓迫別人與臭脾氣的老人」、「未來台灣老人多年輕人少,敬老思維全部要改成保小」、「個人無法矯正,不是愛心饒恕忍讓能修正的」、「是否該是時候取消那又優先又被歧視的座位了」、「基本就是製造禍端的始者」。
一名藥師也感嘆,也有許多人把醫療業當成是「服務業」,還要求醫師、藥師、護理師要有同理心,直呼「我們有同理心啊,但不是您們心情不好而濫用,呼來喚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