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賢律師再發「16點說明」 呼籲AI時代「別成為共犯」
金秀賢。翻攝IMDb

金秀賢律師再發「16點說明」 呼籲AI時代「別成為共犯」

mirror-daily-logo

2025/10/06 00:09:00

記者:

潘佳琪

南韓男星金秀賢(김수현)捲入與已故女星金賽綸(김새론)的戀情風波,近日再度引發熱議。金秀賢方委任律師高相祿(音譯,고상록)於4日列出16點詳細說明,逐一拆解爭議源頭、證據真偽及加害者行為,強調這是橫豎研究所(가로세로연구소,以下簡稱橫豎研)策劃的惡意網路犯罪。高相祿呼籲社會正視AI時代的網路誹謗風險,勿成為「共犯」,否則下一個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
事件可追溯至2024年3月25日,金賽綸過世前遺留一份虛假聲明草稿,內容充斥明顯謊言,如忽略兩人12歲年齡差,硬稱金賽綸16歲時與30歲金秀賢交往,試圖營造「三十多歲男子心理支配並性剝削未成年兒童」的惡意形象。高相祿在說明中指出,這份草稿從未發布,因其矛盾事實(如年齡計算不符)會立即曝光謊言,但一年後卻被橫豎研及相關人士用作武器,對金秀賢發動網路攻擊。iPad元數據證實問題照片拍攝於2020年2月,而非2016年,證明一切為捏造。
高相祿詳細剖析16點,包括事件發端、證據保全及社會反應。他強調,金秀賢出於追悼金賽綸及保護同行藝人,最初選擇低調應對,未公開更多證據。金秀賢在軍役期間寄給高中生金賽綸的信件,非戀情證據,反倒證明無「從兒童時期持續數年心理支配與性剝削」的可能。「一個與中學二年級兒童發生關係、持續4年物化對象的人,豈能在軍中寫下仰望自然天空的散文般感悟?」高相祿質疑,呼籲大眾恢復正常思考。
說明中批評橫豎研無視法院禁令,持續透過直播及YouTube散布謠言,如從「中學三年級交往6年」升級至「中學二年級性關係」,導致金秀賢遭受「社會人格殺害」。事件爆發7個月來,儘管金秀賢團隊不斷反駁,輿論卻疲勞式忽視,部分YouTuber將受害者犧牲視為笑柄。高相祿透露,橫豎研曾威脅「大選後公開數千張照片」,但選舉後4個月仍無實證,媒體關注卻逐漸消退。
高相祿新加入辯護團隊後,決定最小範圍公開證據,如演員日記及信件,盼輿論回歸正常。「我們已向警方請求調查逝者KakaoTalk訊息真偽」,他表示。面對仍有惡意評論,如「金秀賢已完蛋」,高相祿痛斥二次加害:「這樣可以嗎?大韓民國真的這樣也沒關係嗎?」
在結尾,高相祿將事件置於AI時代脈絡,警告網路犯罪正變得更狡猾廣泛。「發展中的AI技術讓謠言如病毒般蔓延,我們正進入最惡劣環境。如果現在不阻止,下一個受害者可能是你的朋友、家人,或你自己。」他憶及李善均(이선균)之死帶來的悲傷,呼籲切斷惡性循環:「不要潑受害者揭露真相的冷水。『不再想知道真相』的疲勞主張,正是製造今日橫豎研這類社會怪物的元兇。請勿成為他們的共犯。」
金秀賢自風波爆發以來,事業受重創,近期僅透過記者會簡述立場。公司Goldmedalist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維護藝人權益。此案不僅牽動粉絲心緒,也凸顯韓娛圈網路霸凌問題。專家分析,隨著AI深偽技術興起,類似事件恐將頻發,呼籲立法強化網路犯罪防範。

高相祿律師發文全文

事件起源 - 橫豎研的暴行(摘要)

1. 演員的 iPad 上,除了問題照片(逝者和演員臉貼臉的照片)之外,還留有相鄰的其他照片,透過這一系列照片,可以確認幾天間隔的前後拍攝日期。結果,問題照片被確定為在 2020 年 2 月 18 日至 23 日之間拍攝的。而且,將這台 iPad 本身原封不動地提交給調查機構,從而證明了這一事實。
2. 逝者當時似乎是借助某人的幫助準備的上述虛假聲明草稿,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對外發布(照片)。如果這份虛假聲明當時原封不動地發布的話,該照片是 2016 年拍攝的這一主張的虛假性會立即被揭露,而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的逝者沒有理由強行發布虛假聲明。儘管如此,當時無法發布的這份虛假聲明卻因某種原因被準備好了,這成為一年後本次事件的導火索。
3. 因某種原因(A)在逝者的參與下留下了這份虛假聲明,它在一年後因另一種原因(B)被留下它的人和橫豎研用於對無辜演員的重大網路犯罪。那波及效應是巨大的,而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可以預見的。加害者們現在,顯然正主張「只是相信了逝者直接發送的 KakaoTalk 訊息而已」。關於這一點,也確認了現有辯護團隊已向警方請求準確調查。
4. 2024 年 3 月 25 日。因某種原因在逝者的參與下製作的虛假聲明草稿中包含多數明顯錯誤。金秀賢演員在 3 月 31 日的記者會上傳達的主要要點正是這一點。然而,演員和所屬社出於對逝者的追悼以及對其他同行藝人的受害擔憂,當時選擇簡單地公布真相,並透過現有辯護人靜靜證明的方式。這是受害者演員所承受的犧牲,這一判斷應當受到尊重。
5. 代表性地,逝者和演員的 12 歲年齡差是客觀不變的事實。儘管如此,上述虛假聲明草稿中記載「我的年齡是 16 歲,對方是 30 歲」,這本身就是矛盾的事實。如果逝者是 16 歲,那演員就應該是 28 歲;如果演員是 30 歲,那逝者就應該是 18 歲。儘管如此,這份聲明不僅是完全虛假的事實,還進一步對不變的事實進行改編,盡可能惡意地塗抹虛假事實。這是為了營造三十多歲的男人心理支配並性剝削現行法令及社會常識上被視為缺乏性自主決定能力的兒童(未滿 16 歲)的形象,而策劃準備的宣傳。
6. 而且,當時的這項企劃,因為前面提到的某些原因,已在2024年3月25日「開始」了。然而,若該企劃在當時就付諸「執行」,必然會立刻被揭穿為謊言,所以原本就不可能真正實行。只是到了1年後,當金賽綸成為亡者之時,加害者便以完全相同的惡意框架操作(兒童心理支配性剝削)作為手段,對演員完美地「執行」了這套計畫。
7. 而且,儘管所屬社和演員隨後立即且不斷提出具體的反駁,但橫豎研之後仍以捏造證據和扭曲解釋為先,誣陷演員,將受害者逼入絕境。而且,那虛假主張直到現在(最近:2025 年 9 月 30 日 橫豎研直播時間點)經過 7 個月仍持續著。
8. 從事件初期開始,演員就必須從被虛假框架欺騙的大眾那裡承受巨大的譴責,無論所屬社和演員如何以客觀事實反駁,橫豎研的捏造和加害行為卻變得更加激烈。他起初是「從中學三年級開始交往 6 年」,後來是「中學二年級時發生性關係」這般強化、持續虛假主張,試圖人格殺害受害者並在社會上埋葬他。
9. 然而,在過去7個月裡,我們的社會未能阻止這一切。事實上,即使不是我幾天前公開的演員日記信件,演員在軍事服役期間寄給當時還是高中三年級的逝者的一封信,也絕對無法作為當時戀人關係的證據,這一點再清楚不過。而且,相反地,這封信反而是明確證明加害者所主張的「從兒童時期開始持續多年的兒童心理支配和性剝削」主張毫無根據的客觀證據。
一個與中學二年級兒童發生性關係,並在之後4年內進行心理支配、性剝削與物化的人,難道能在軍事生活中,仰望自然與天空,記錄下那些細微的感悟,並像散文般寫下對軍事生活認真投入的決心寄出去嗎?儘管如此,加害者的煽動卻使大眾的正常思維癱瘓,大多數人對網路犯罪受害者的二次傷害視而不見或放任不管。
10. 加害者在事件初期,無視法院要求停止透過重複播出進行的跟蹤行為的臨時處分,其違法行為至今仍在持續。在此期間,受害者要求的迅速證據保全的強制調查,也因嫌疑人的辯護權為由而未實施。他「大選後將公開數千張照片」的豪言壯語使媒體畏縮,選舉日(6 月 3 日)後經過 4 個月,連一張照片都未能呈現,但沒有指出這一點的聲音。在此期間,媒體和大眾的關注逐漸消退。
11. 因捏造事實而遭受社會人格殺害的受害者和家屬們,在為揭露真相公開證據的過程中,也為其他同行藝人可能受害而至今仍心神不寧。受害者制定了「真相釐清絕對必要,但不給其他人造成受害」的原則,壓抑著盡快洗刷冤屈的心情,宣告將僅透過調查揭露真相。然而,受害者的這一犧牲,卻被一些專注於將加害者主張視為事實、嘲笑演員並只顧觀看數的 YouTuber 們變成笑柄。
12. 就這樣過了半年以上,我最近才新加入辯護團隊,確認了事件的真相和經過。並在與現有辯護團隊商議後,說服了不可避免性,決定在最小範圍內公開證據。感謝許多記者準確理解我的意圖並報導,幸運的是,也感受到輿論逐漸恢復正常。
13. 然而,現在仍有部分人發聲稱證明不足而幫助加害者。究竟要在何種程度上證明受害者不存在的事實呢?如果可能,盼望不再有額外證據公開。然而,如果不可避免的情況來臨,則依據演員和所屬社從一開始一致維持的立場,將盡可能慎重處理,以不給其他人造成受害。
14. 儘管演員在未成年時期與逝者交往的事實已被明確揭露,但惡意評論仍持續存在。「在未成年時期連一天都沒有交往」的事實揭露後,部分人這次又以「解釋也有時機,金秀賢已經完了」這般荒唐的二次加害持續進行。
這樣可以嗎?大韓民國真的這樣也沒關係嗎?
15. 網路犯罪可能降臨到任何人身上。
發展中的 AI 技術正使這一犯罪變得更加狡猾且廣泛,我們所有人現在正迅速進入那最惡劣的環境。
如果現在無法阻止,下一個受害者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家人,或者你自己。我至今仍記得李善均演員的死亡留下的悲傷和沉悶。現在是該切斷那鏈條的時候了。而且盼望這一事件成為那契機。
16. 不要潑受害者揭露真相努力的冷水。
「不再想知道真相」而主張疲勞感的那些人,正是製造了今日的橫豎研這類社會怪物的存在。
請勿成為他們的共犯。
金秀賢演員的法律代理人
高相祿律師
- 2025. 10. 4.
金秀賢律師發文。翻攝@진격의고변 YouTube1_2025-10-06.jpg
金秀賢律師發文。翻攝@진격의고변 YouTube

★《鏡報》關心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鏡報》提醒您:此新聞報導之偵辦進度與資訊,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鏡報》關心您: ◎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勵馨基金會 台北市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專線02-2362-2400 ◎現代婦女基金會 性侵害防治服務專線02-7728-5098分機7 ◎婦女救援基金會 02-2555-85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