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論述篇幅減 團結台灣成主旋律
今年國慶是賴清德執政後的第2個國慶。賴清德在今年國慶文告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為題,在4450字講稿中,提及中華民國2次、台灣51次、中華民國台灣2次;而去年「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的國慶文告,3500字講稿中,共提到中華民國8次、台灣45次、中華民國台灣2次。對比之下,提及「台灣」的頻率大幅增加。
歷年總統國慶文告提到「台灣」和「中華民國」的次數,往往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去年賴清德多喊幾次中華民國,就被解讀是靠攏國內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主張,試圖減少朝野摩擦。然而今年,賴喊「台灣」51次創下新高紀錄,可見他意在提升台灣主體性。
同時,賴清德今年的演說內容明顯淡化兩岸關係,相關論述的篇幅精簡,且避談「互不隸屬」概念,不難看出在大罷免後賴政府刻意調整方針,目標放在內政,訴諸全民團結;而對於北京則是減少刺激,以免冰凍的兩岸關係持續雪上加霜。
引蔡培火名言「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感謝「鏟子超人」聚民心
今年國慶文告以「民主台灣」開頭,用「鏟子超人」收尾,首尾呼應「團結台灣」的主軸。值得一提的是,文告尾聲提及「台灣是全體台灣人的台灣」,其實是引述蔡培火名言「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這也是作家楊双子去年拿下「美國國家圖書獎」時向國際喊聲的名言,表述「團結台灣」意味濃厚。
國慶文告往來冗長,賴清德提出「鏟子超人」、「台灣那個小小多山的國家」等讓社會有共鳴的詞句,不僅有助於在社群擴散,也更容易得到一般民眾的認同。在當前內憂外患的局勢下,「先安內再攘外」是當務之急,賴政府選擇將重點放在內政民生,或許比反覆爭論又各說各話的兩岸議題更能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