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假扣分影響升遷、換班!長榮「超黑內部規定」曝 議員收上百陳情驚已被罰7次
長榮內部考績規定,隨意請假可能影響升遷、換班讓員工只能抱病上班。示意圖/UK臉書

請假扣分影響升遷、換班!長榮「超黑內部規定」曝 議員收上百陳情驚已被罰7次

mirror-daily-logo

2025/10/14 10:29:00

編輯:

網聞組

長榮航空一名孫姓空服員在值勤時身體不適,多次向座艙長反映未果,返台住院治療16天仍不幸離世,因起民眾關注。而業內空服員透露,長榮航空嚴格的考評機制,不論是病假、事假都會扣分,若是找不到人換班更會被視為「曠職式調整」,影響未來「升遷」與「優先排班權」,讓員工即使身體抱恙仍會硬著頭皮堅持上班。

不透明績效...請假恐失升遷、換班資格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長榮航空2025年績效評核標準,總分100分的總績效當中,有50分的考核、35分的勤惰以及15分的貢獻三大項。勤惰部分,曠職一天扣4分;事病假一天扣1分;平日遲到、早退一天扣0.5分;平日缺勤一天扣一分;若遇週六、或國定假日,缺勤者則每天加權扣2分;若逢跨年、元旦、除夕至大年初三這類「旺旺日」,缺勤者則每天扣3分;在周末、國定假日和旺旺日,員工若遲到、早退則加權扣1分。
加分部分,員工若在「旺旺日上班」及「無請假」會獲得獎勵。公司會根據貢獻度標準,在職期間依原始發布之班表準時執勤可獲加3分;若員工遲到、早退、忘刷不超過5次者也可加分;員工在旺旺日或特定指定日出勤,視狀況每天可額外增加0.3至1分。
這些分數影響著員工的「升遷」和「優先排班權」,升遷分數部分有5個級距,考評前2%幾乎可確定在升遷名單;前10%有升遷機會;11~90%則屬「表現正常」沒有獎懲;倒數3~10%則被視為「待改進」可能影響排班;倒數2%則列入觀察名單,可能影響升遷、續聘。空服員指出,公司只會告訴員工落在哪個級距,不會告知個人具體考績,自己為何加分、扣分都不得而知,認為「公司現在連升遷都不透明」。
空服員也表示,每一個員工都想保留換班及申請理想航班的資格,但若3個月內請假超過3天就會被取消資格,所以大家不太敢亂請假,甚至有同仁在旺旺日仍保持全勤,深怕因為請一次病假就掉出前10%的區間,導致員工就算身體不適也要堅持上班。

議員一天上百則陳情 長榮違規7次也不怕

然而空服員抱病上班也不是偶例,YouTuber「鐵牛」的妻子婷婷也是任職空服員,看到這起事件後有感而發,表示自己曾因急性腎發炎,直接在機上痛昏過去,最後下機是推著輪椅送急診。她指出,空服組員服勤在外站生病,除了自己要忍受病痛,內心也擔心影響到其他同仁負擔「高壓環境下,我們是肉體不是機器」對於漠視空服員病痛、延遲就醫「為什麼不能體諒不去同理」。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在Thread表示,一天就接獲上百則空服、地勤、航勤、華廚、免稅店員陳情超時工作、加班,將向勞動局逐一反應。她指出,目前已初步完成勞檢調查,勞動部也將對長榮航空展開調查,而根據勞動局調資料顯示,從112年至今,長榮航空違反勞動基準法第32條第2項規定(超時)長期罔顧基層權益共計7次違反紀錄,合計裁罰295萬。

醫示警「保障」3重點 第一分鐘就開始爭取後面存活時間

姜冠宇醫師對於空服員離世感到遺憾,指出長期跨國境工作者本身有一定程度風險,不論是傳染病,或是遇上罕見病況就醫不順的的狀況,因此在「保障」上有3點必須注意,這類人需要就醫一開始須快狠準,「因為你很有可能還要為後面爭取存活時間,從第一分鐘就開始」。
醫師首先指出,現在傳染病的麻煩,是有可能第一線治療會運氣不好,遇上抗藥性強的病原體,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有準備抗生素就沒事,抗藥性已經是全球問題,抗生素沒效就是疾病繼續進展,有發燒甚至到畏寒了,已經是嚴重激素風暴狀況,這是敗血症;等到血壓低、呼吸窘迫了,是戰火已經要擊沉自己了,這就是敗血性休克。
其次,是亡者對話紀錄提到的「史迪爾氏病」(Still’s disease)。醫師表示,這個疾病一般來說很少見,並不是感染,而是身體系統誤認自己在開戰,就陷入細胞激素風暴,又是一個要擊沉自己的反應,只是是自體免疫反應,所以是要施打類固醇與抑制製劑,它的特徵是患者跟敗血症、敗血性休克很像,而身體要看到「隨熱而退的鮭魚色」皮疹,然後抽血會看到比較明顯的鐵蛋白沉積。他也補充,史迪爾氏病雖引起原因不明,但是在過往一些案例,是感染後、感染結束發生的也是有,很明顯都講到這些症狀、診斷步驟、治療,還是要搶時間送到重症單位才有可能發生,第一線是看不出來的。
最後,姜冠宇醫師呼籲,無論是抗藥性感染所致敗血性休克,或是still's這種怪病,或是任何可能的複雜風險狀況,要對空服員或國際旅遊、觀光工作這類人員做出足夠的保障,千萬不要對「緊急就醫」的想像是「碰到」就好,而是要設想到,病情有可能在第一線接手後還是有疾病進展的,更不要說醫療單位拿到藥就好,要預設空間到後面的重症,如果發生,這過程要怎麼轉診才會順利,對每一個高度流動工作者就醫,最好的保障就是先想好這個「綠色通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