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美國白宮在本月23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先後訪問馬來西亞、日本及南韓並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相關活動,且在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一直以來,美國與中國的關稅談判結果受到全球的關注,但是,中國與美國間的衝突並未因為川習會的到來而逐漸減少。本月10日川普因中國在稀土貿易上採取非常激進強硬的立場(extraordinarily aggressive position)而宣布自11月1 日起將對中國進口品加徵100%的關稅,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內容包含,將所有含有中國來源成分或使用中國生產技術的稀土產品、相關半導體設備全面納入出口管制,這將對全球科技產品的貿易帶來顯著的影響。
評估中國稀土管制的影響應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衡量
雖然不同電子產品自稀土的使用比中可能有所差異,但是,只要同一個供應鏈中,有供應鏈的成員會因為稀土管制而受到影響,則整條供應鏈的生產均會因稀土管制而受到衝擊。換句話說,當在衡量中國稀土管制對廠商的影響時,應該看最終產品需要稀土的投入比重,而非單一零組件是否使用稀土。由於中國此次對所有含有中國來源成分或使用中國生產技術的稀土產品均會進行管制與詢問用途,因此,對許多科技產品的品牌廠商獲利一定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在2018年以前,中國世界工廠的製造地位只有持續提高,從未降低,因此,即使包含巴西、印度、澳洲、俄羅斯、越南、美國、格陵蘭和南非等國都有豐厚的稀土蘊藏量,在中國世界工廠的優勢地位下,稀土在中國的開採規模自然也愈來愈大,中國廠商開採稀土的技術也會比其他國家愈來愈好。在2018年後,美國政府開始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額關稅與實施科技出口管制,國際供應鏈開始重組,雖然越南也開始意識到稀土的重要性而開始進行開採,但其技術與規模仍無法與中國相比。在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對中國的關稅又再次大幅提高,各國稀土的開採規模與技術自然也無法跟上美國貿易政策的推動速度。因此,稀土又再次成為中國與美國關稅談判的重要籌碼。
「價格下限」將成為美國防堵中國操控市場的工具
為了降低中國稀土的管制對美國產業的衝擊,美國與澳洲政府簽署了美澳關鍵礦物與稀土供應安全合作架構(United States-Australia Framework For Securing of Supply in the Mining and Processing of Critical Minerals and Rare Earths),其內容包含,確保關鍵礦物與稀土的供應、投資開採與加工、加速許可審查與採取價格下限(price floor)以避免受到不公平貿易或非市場政策的干擾等。就價格下限而言,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過去也提及美國政府將對多個產業訂定「價格下限」以防堵中國操控市場。從美澳的礦產合作架構協議與美國財長的談話可以知道,中國以掠奪式訂價的做法來搶奪外國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方式,將受到美國政府特別重視。
在中國第20屆四中全會剛結束且提出十五五規劃之際,中國經濟衰退的趨勢仍不可逆,中國今年1月至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1%,因此,即使中國政府對美國廠商擴大開放市場准入的條件,美國廠商可以得到的好處也相當有限,但中國內需產業的廠商也可能進一步受到傷害,故中國政府真正開放市場的意願不會太高。此時,雖然美國白宮已正式宣布川普與習近平將於南韓APEC期間舉行會談,但是,由於美、中二國經濟條件差異仍相當巨大,因此,美、中二國要有具體的共識並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