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會努力賣我們該有的價值,長期毛利率53%的目標不變。」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的一席話,完美詮釋近期傳出台積電先進製程全面漲價的消息,台積電除了透過先進製程漲價,來稀釋海外設廠帶來的毛利影響,同時也暗示台積電將「汰弱留強」,全力衝刺毛利更高的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不過原先成熟製程業務怎麼辦?業內人士向本報表示,台積電逐漸將成熟製程業務轉給世界先進已成定局。
今年台積電已經宣布竹科6吋晶圓二廠停產、2年內逐步退出氮化鎵(GaN)代工業務,也將部分設備賣給世界先進。
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深分析師Jake Lai表示,台積電近年的策略明顯展現出逐步淡出低毛利製程節點、集中資源於高附加價值製程的方向。隨著AI需求強勁成長,台積電聚焦於3奈米及更先進節點以及先進封裝的產能擴張。在此過程中,公司正透過人力與產能重分配,加速向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領域轉移,確保整體營運效率與獲利結構的最佳化。
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台積電逐漸從台灣的台積電變成「世界的台積電」,台積電表示,隨著海外晶圓廠逐漸迎向量產,在未來五年,海外晶圓廠量產下會導致毛利率被稀釋,初期估計每年會影響毛利約2至3個百分點,未來幾年更可能擴大至3至4個百分點。
儘管台積電先前在法說會上指出,今年第三季毛利率為59.5%,超越外界預測也震撼產業,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毛利率還是受到海外晶圓廠影響,這也迫使台積電必須放棄毛利較低的業務,並全力朝向毛利較高的先進製程發展。
從台積電各製程營收占比也能看出端倪,台積電2024年第一季時,7奈米(含)以下的先進製程營收占比為65%,但在短短一年內的2025年第一季,已經提升到73%,第三季和第四季則是微幅上升到74%。
Jake Lai指出,未來隨著6吋廠晶圓二廠因規模經濟不足與產能利用率長期低於 60%,預計於2027 年後台積也會逐漸退出,若未來 8 吋產線無法將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至80%以上,也可能會再次面臨相似的結構性整併與減產。同時,身為台積電子公司的世界先進,也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委外訂單。整體而言,這一連串動作反映出台積電正在透過組織與製程結構的調整,鞏固高毛利業務核心,同時維持集團整體營運效率與市場競爭力。
隨著台積電將重心逐漸放在先進製程,台積電也會建議客戶將部分成熟製程訂單轉移至子公司世界先進。台積電藉由技術授權以及售出12吋成熟製程設備給世界先進,讓世界先進能夠承接一些台積電釋出的較低毛利的成熟製程訂單,同時,客戶受到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小,並且還能符合現在某些歐美廠商要投片在NCNT (Non China non Taiwan)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