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年宣布,位於竹科的6吋晶圓廠晶圓二廠將在兩年內停產,由於晶圓二廠是台積電在台灣最後一座6吋廠,代表打下台積電晶圓代工龍頭基礎的6吋廠將走入歷史,一路走來可說是光榮退役。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世界級公司台積電的故事,就從位於竹科的兩座6吋廠開始,當年時任英特爾資深副總、英特爾傳奇CEO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也曾來參觀過,但當時英特爾很難想像,四十年後台積電市值是英特爾的十倍以上。
一九七八年,台積電完成公司登記,就從位於竹科的晶圓一廠開張,《張忠謀自傳》中寫道:「一廠是一座兩層樓加地下室的工研院建築。」也將這時稱為台積電篳路藍縷的時期,台積電在頭兩年花了四千多萬美元建置產能,產能來到每月一萬三千片6吋晶圓。
在一九八七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友人同時也是時任英特爾資深副總的虞有澄跟他說,安迪·葛洛夫要來台灣,想順便參觀台積電。
安迪·葛洛夫是英特爾的傳奇CEO,他的名言是「唯偏執狂得以倖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在位期間帶領公司市值從43億美元激增至1976億美元。
安迪·葛洛夫來參觀後驚呼:「居然真的有一座運轉的6吋晶圓廠。」幾個月後,英特爾真的來台積電談生意,想請台積電代工1.5微米的微控制器。
不過當時英特爾不肯將製程告訴台積電,要台積電用自己剛開發出的製程試產英特爾產品,用意就是讓英特爾決定台積電在良率、品質上是否及格。台積電後來順利通過考試。
後來英特爾要求台積電建立「世界級生產制度」,包含統計製程控制、品質控制等,張忠謀回憶:「這些我們花了一兩年,但在二場開始量產時(一九九〇年),也完成了。」這也讓台積電開始進入「世界級」。
接著台積電在晶圓二廠做了兩個創新決定,讓台積電走上張忠謀口中的「咆哮九〇年代」。首先台積電晶圓二廠採用矽谷Asyst公司發明的SMIF(袖珍潔淨箱),另一個則是決定採用艾司摩爾(ASML)的曝光機,當時ASML跟台積電一樣只是一間年輕公司,並非像現在是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
不過台積電決定採用ASML曝光機,「此後三十幾年,艾司摩爾一直是台積電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曝光機供應商,公司市值也超過兩千億美元。台積電與艾司摩爾幾乎同時誕生,一起成長,一直都以夥伴關係相處。」
張忠謀在書中寫道:「一九九〇年底,我已有很強的信心,篳路藍縷時代已經結束,我們已走上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