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用全球佈局制衡中國
美國與日本一致同意將日美同盟提升至新的高度。圖片取自美國白宮臉書

美國正用全球佈局制衡中國

mirror-daily-logo

2025/11/10 06:20:00

湯名暉/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研究員
2025年10月底,在韓國APEC峰會舉行美中元首場邊會談的同時,美國運用其全球性的戰略優勢採取一系列的動作,藉由地緣政治的優勢制衡中國的稀土攻勢。從中國家門採取南北兩路並進的佈署,加強日韓與東協的安全合作,以及在拉丁美洲準備清理中國的鐵桿小弟委內瑞拉。這一系列的全球性佈署顯示。美國仍保有的國際秩序的主導地位,中國的讓步反而顯示其內部大清洗後的不尋常。

一、美日韓推進合作 東北亞軍事再升級

在韓國釜山的APEC峰會期間,川普除了會晤習近平,也分別與日本首相和南韓總統舉行了雙邊會談,強化美國在東北亞同盟網絡的整合。10月29日,川普先於首爾會見南韓總統李在明,雙方宣佈已就懸而未決數月的美韓關稅爭端達成協議,消除雙邊貿易摩擦中的大部分障礙。
更引人關注的是,川普在與李總統會談後宣佈「已批准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根據川普的說法,美方將破天荒允許韓國取得核動力潛艇技術,韓國未來將可在費城的造船廠建造本國第一批核潛艦。
迄今為止,美國僅在1950年代將核潛艇技術轉讓予英國,近年的AUKUS協議才啟此類敏感技術合作。若對韓合作落實,韓國將成為全球極少數擁有核動力潛艦的國家之一,徹底改變朝鮮半島與黃海的平衡,同時也在北京千里之內佈下限制其野心的荊棘。
韓國對美國的3,500億投資,進一步化為兩國之間安全與經貿的互賴關係,雖然是基於交易所形成,卻也可作為臺灣在內具備經貿實力者的模式。由於朝鮮已獲得俄國的軍事科技支援,協助韓國發展核潛艦是合理的平衡之舉,美國有正當的名義推動韓國在印太安全承擔更大角色,中國則是再受俄國拖累。
與此同時,川普亦在東京短暫停留,與日本首相高適早苗會晤,雙方一致同意將日美同盟提升至新的高度,邁向「新的黃金時代」,並確認了進一步加強同盟的威懾力和應對能力。更重要的是簽署稀土協議,確保關鍵礦物和稀土的供應鏈安全,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由於日本已有稀土戰的經驗與準備,將成為美國最佳的備援。
571419102_122155169834723345_8560425291345362129_n_2025-11-06.jpg
川普於首爾會見南韓總統李在明。美國白臉書ㄕ
更重要的是,川普還與德仁天皇會面,美日關係的政治意涵不言而喻。綜觀美日韓三國的互動,一定程度上延續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的目標,不只加強安全合作,並且進一步在稀土供應鏈建立更強大的備案,削減中國議價的能力。日本與韓國方面也在美國得到相應的安全條件,以及對等關稅的優惠,更樂於在扮演積極角色。

二、東協防長峰會倡議 越南選擇美國軍武

2025年11月1日,也就是APEC甫結束,東協在印尼吉隆玻舉行的防長擴大會議。美國國防部長赫格賽斯(Peter Brian Hegseth)積極遊走,提出多項維護區域安全的倡議,矛頭直指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行為。他公開譴責近期中國在南海「破壞穩定的行動愈發增多」,包括以水炮驅離菲律賓補給船、單方面將有爭議的黃岩島劃為所謂「海洋保護區」等舉措。
美方提議打造一個「共用海域感知」(shared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網絡,強化區域內各國對海上情況的監測與資訊交換。此舉旨在確保一旦有成員國遭受侵擾或挑釁,其他國家能即時知悉並協助應對,「任何一國面對侵略都不會是孤軍奮戰」。赫格賽斯的強硬表態,與川普的強硬如出一轍,並且在與董軍的非正式會談再得一分,恢復兩軍高層直通管道。
結束在馬來西亞的會議行程後,赫格賽斯隨即於11月2日抵達越南河內訪問。此次訪問適逢美越建交30週年,也是雙方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週年。引人注目的是,雙方討論越南現代化軍備需求與美國可能的軍售支持,在中國周邊再下一城。
越方有意採購美製C-130「大力神」運輸機以及波音CH-47「奇努克」重型直升機等裝備,美方亦準備就相關軍售展開深入磋商。事實上,美國已開始小幅軍援越南:近年陸續交付3艘前美國海岸防衛隊巡防艦給越南海警,並提供了12架T-6教練機中的3架。
這項消息形同動搖越南的「竹子外交」傳統,赫格賽斯明確表示「深化軍事合作將使兩國受益」,強調美方支持一個「強大且獨立的越南」。越南方面也宣佈,雙方將持續推進安全領域協作,包括上述國防現代化議題。越南長期以來軍備主要依賴俄羅斯供應,如今尋求多元化,美越防務升溫正好滿足越方此一戰略轉型需求,也符合美國在東南亞培植夥伴、制衡中國的策略。
這一系列跡象顯示,越南已成為繼菲律賓之後,美國在南海牽制中國的又一重要準夥伴,雙方防務關係的質變,標誌著區域權力格局細微但重要的變動。選擇美系武器將是一條後勤體制的不歸路,勢必將逐漸淘汰或是改造現有的俄國系統,這將使得中俄失去越南在軍事上同一標準的話語空間。
越南願意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根本性的原因在於中國從柬埔寨、寮國以及南海的包圍圈已成形,越南本身也對中國的核電進口量也超過10%。面對柬埔寨雲壤港的中國駐軍,以及寮國境內已有解放軍七十五集團軍活動的現實,越南面對三面包圍的窮地,其壓力甚至更高於菲律賓。若不能取得美國在軍事和能源上的支持,越南將更難獨力面對中國在安全和能源層面的壓力

三、西半球軍事部署:美國加勒比行動的戰略訊號

在APEC峰會之前,美國就已在西半球採取引人注目的軍事部署,美國在加勒比海集結兵力,準備對最反美的委內瑞拉下手,試圖剷除中國在當地最大的盟友。自8月底起,美軍在大規模集結兵力近一成的海空軍,同時調遣現役最大型的福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
華府稱此舉旨在打擊以委內瑞拉為據點的跨國毒品走私團夥,但其規模和陣仗帶有明顯的戰略威懾意味,實際上卻是形同以中國在西半球最大的盟友為人質。另一方面,美國可在拉美地區乃至全球宣示「門羅主義」的影響力仍在,並且藉由強硬手段整肅自家後院的不安定因素,同時警告其他大國勿染指。
2413367657372844055_2025-11-06.jpg
美國驅逐艦逼近委內瑞拉。東方IC
委內瑞拉的馬杜洛政權急尋外援,藉由將美軍行動定調為針對中國及俄羅斯的話語,要求中俄援助。馬杜洛向習近平求援時強調「美國在加勒比的侵略行動其實是衝著中國來的,因雙方有共同意識形態」,同時也向俄國索要雷達和飛彈等軍備,以抵禦美方可能的進一步升級。但是華府以實力手段表明,即便尋求外援,美國仍握有全球範圍內的主導能力,並且具備將委內瑞拉設定為美中議程的主動性。

四、核武加持:貿易休兵與承諾

就在川普與習會面的同日稍早,川普下令美軍重啟睽違33年的核武試驗計畫,其主要理由是,俄羅斯和中國等其他國家正在秘密進行地下核試驗,美國不能落後。稍後,美國能源部長澄清,川普下令進行的試驗屬於「非臨界爆炸」(noncritical explosions)或系統測試,不涉及實際的核彈爆炸,目的是測試核武器的其他部件,確保其功能正常。
拜登時期已有強化美國核武的計畫:《核態勢評估報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 NPR),重點包括維持強大的核威懾能力、應對中俄等國日益增長的威脅、以及強調盟友合作。但是在APEC峰會前,川普已與日韓高調展現安全合作,加上在委內瑞拉的軍事準備,以及稍後在東協防長峰會強硬的抗中倡議,幾乎是一整套有系統的安排,足以作為他在美中元首峰會的場外優勢。
從結構現實主義來看,美中之間或可被視為脆弱性的平衡,雙方都避免升高對抗,但是兩國的結構性矛盾並未化解,對內又個別有政治與選舉壓力,誰踩煞車就是一種示弱表現。相較於這次中國在國際戰略上失了先機,拉美的鐵桿小弟更被挾以為質,在台海地區卻無法提出演習作為回應,而且還在稀土和芬太尼提出短期承諾,整體而言幾乎陷入被動。
華爾街日報有評論指出,中國長於長期敘事,因此未提出台灣問題和中高階晶片出口管制。但是台灣問題事關中共的底線,面對美國在東亞南北兩路的重大安全進展,在四中全會後的時間點更不尋常,大清洗不免讓「統治團隊」陷入延滯的狀態。當前中國在年底期間更重視的是內部人事的安排,至少在明年初前還得沉澱「四中全會」的調整與負面影響。
在美國強化全球影響力的現實下,部份國家在安全領域與美國進一步合作。中國在APEC看似贏了面子,並緩和貿易戰,但是並未改變美國在自家門口實力增長的現實,以及拉美盟友的危機。考量整體美中大棋盤的布置,對當下的中國而言,目前並非是與美國討論台灣或半導體議題的合適時機。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