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庠/李登輝基金會前副秘書長、外獨會成員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稱:中共沒有要把台灣香港化;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年前曾一起站在外獨會戰車上的同志鄭麗文,從嘶喊「獨立建國,打倒中國國民黨」,到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機艦繞台是保護台灣,行使它的主權。」;主張新國家、新憲法的同志黃國昌,過去批判韓國瑜:「一個要當總統的人,國家安全意識這麼薄弱非常危險。」而今……兩人皆是極品變色龍,痛心!
一個不正常的國家,民主竟是如此脆弱,荒謬之事層出不窮。鄭麗文強調:「我是中國人」,有人認為「屬文化認同,民進黨應該要包容。」台灣的問題,就是台灣本體意識不足,反共卻不脫中,致認同混淆,敵、我意識薄弱。黃、鄭二人深綠出身,今已成為親中兩黨的主席,中共的新寵,煽惑媚敵言論。
他們由本土變為舔中,在北京對台統戰而言,已超越統戰的「對象」,而是統戰的好「素材」。統戰效應有:
(一)破壞「內部共識」:北京最期待的是讓反中/抗中陣營內部自己裂解,讓支持台灣主權的人彼此互不信任。當有本來來自本土或非藍營者轉向時,中共可用之宣傳:「你看,連綠營都有人覺得反中沒意義」「不是只有藍營才這樣想」,分化效果就達到。
(二)讓親中言論看起來「跨陣營共識化」:如果親中論述只由藍營說,外界容易標記為政治立場;但當「原本非藍人物」尤其是深綠人物,都講出親中或替北京辯護論述時,中共有強力素材可宣稱:「連以前反對的人都醒了」「兩岸和平是全民共識」達到統戰宣傳的包裝。
(三)削弱台灣社會的抵抗意志與道德正當性:鄭、黃是在野兩黨的主席,過去都是綠營出身,用之強化「反中是政客操弄,不是全民意志」「本土派只是利益,不是真的理念」目的不是說服所有人,而是模糊是非,削弱抗中話語的正當性。
(四)對外更具國際宣傳:中共對國外宣最常用「台灣內部有人認同中國觀點,不是中國在強迫」,兩黨主席出身綠營,讓統戰對外宣稱,台灣不是價值衝突,而是「統一有民意基礎」,連過去的本土派也改變,「台灣人也反對抗中」變成合法化的話術工。
對台灣國家沒有忠誠度的背骨仔,對中共統戰而言恰是絕好的素材,鄭:「我是中國人」具文化符碼效應,具標竿意義,弱化台灣主體意識,統戰成本低廉。
接續再搞個「借殼上市」,先收購股權,拿下董事長,接著董事席次,主導公司的政策。當國民黨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的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台灣支部時,黨主席擁有提名權,未來聽命北京,提名紅統立委進入立法院,提出一堆親中法案,徹底執行滅台統戰政策。
黃國昌:「成熟的政治人物,為台灣沒有什麼放不下。」事實鄭、黃兩位極品變色龍是為了利益、權力、財富,放下成見、攜手推動黨大於國,私大於公的謀劃,國民黨的支持者也該醒了。
中共透過藍、白,可以長臂管轄台灣。「台灣主體意識」才是堅強的武器,「中國人認同」不屬文化層次,是政治層面,因為現在的中國就是專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人該警覺!現在的KMT是「中國的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