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顧問王時鼎曾將影響台灣地區的颱風路徑分為10大類,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次的鳳凰颱風路徑應該比較像是第8或是第9類,分別是通過台灣南部海面向東或東北進行,以及過台灣南部向東或東北進行。依照歷年的颱風資料來看,發生的機率分別僅有3.31%、6.62%。
吳聖宇在臉書粉絲頁「天氣職人-吳聖宇」發文表示,目前看來,鳳凰颱風的路徑大趨勢不變,明天(11月10日)進入南海,週二(11月11日)逐漸北轉靠近台灣,週三(11月12日)進入台灣海峽南部並且逼近中南部沿岸,晚間可能登陸,登陸點仍不確定。
吳聖宇提醒,明天鳳凰颱風水氣移入,會跟東北季風產生交互作用,北部、東半部要注意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會,共伴效應的狀況逐漸會出現,週二、周三共伴效應的情況會更強烈。
氣象專家林得恩今日(11月9日)提到,鳳凰颱風有機會像去年的山陀兒颱風,登陸後在台灣上空逐漸死亡,但吳聖宇認為鳳凰颱風更像2004年的南瑪都颱風。
當年南瑪都颱風是12月初才侵台,路徑也是先通過菲律賓再轉向北方,最後在屏東枋寮登陸,穿過台東後出海,嚴重的風雨造成2死2失蹤。
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則表示,今年7月的丹娜絲颱風也是類似的路徑,這個季節生成的颱風,會因為高壓減弱、北方的低壓影響,在靠近南海時被拉上去,會替中南部地區帶來強風豪雨,一定要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