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全台883名糖胖症患者參與糖尿病學會的「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後,楊宜瑱醫師表示,一半患者長期平均血糖值明顯下降至理想目標。

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mirror-daily-logo

2025/11/17 06:45:00

記者:

陳宏銘

台灣糖尿病人口突破250萬人、每年仍以2.5萬人的速率增加,成為台灣腎臟病與洗腎全球第一的元凶;更可怕的是,高達8成患者同時肥胖,形成致命「糖胖症」,死亡風險直接翻倍。由於此一疾病正快速年輕化、健保一年就要燒掉近千億,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崩壞危機。
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攀升,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20歲以上成人糖尿病盛行率達12.8%,相當於約251.4萬名患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病,每年持續以2.5萬人的速度攀升。糖尿病是造成腎臟病的主因之一,根據糖尿病學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同時也是腎臟病盛行率、洗腎人口占比全球第一的國家。
研究指出,相較體重正常且無糖尿病者,糖胖症患者的全因性死亡風險增加2.04倍、心血管死亡風險上升1.8倍。飲食西化與生活習慣改變,讓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顯示這個疾病族群正快速年輕化。每年糖尿病與腎臟病共耗用約900多億健保費用,加上自費藥品,推估整體負擔突破千億元。
近年腸泌素類藥物(GLP-1)走入治療糖尿病的主流,改寫糖尿病治療策略。過去,糖尿病治療以降血糖為核心,雖能控制病情,卻無法大幅改變體重,導致「血糖有改善、體重卻沒下降」的治療瓶頸。糖胖症患者體重居高不下,會推動心血管與腎臟風險,無法真正脫離疾病循環,有了腸泌素類藥物一切都不一樣了。
20251116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宏謙診所院長林禹喬醫師指出,瘦瘦筆不只是能讓人變瘦,它真正能扭轉糖尿病病情。圖/宏謙診所
糖尿病學會委員、也是中山醫院內科部部長的楊宜瑱醫師透露,883位糖胖症患者在經過近十個月的完整衛教,使用瘦瘦針、腸泌素類藥物後,有一半人的長期平均血糖濃度(糖化血色素)降至理想目標,顯示新觀念的控糖到護心腎、減重整合治療有效的幫助糖胖症患者重拾健康、遠離共病。實際成果上,參予計畫的患者一共減掉了一頭大象的重量、3708.6公斤;每個人的褲頭直接小兩號、縮小近5公分。
以臨床實證獲得糖尿病學會認可的宏謙診所,院長林禹喬醫師在接受本報訪問表示,現在來診間求診的狀況,已不只是看糖尿病患者,在「瘦瘦筆」腸泌素類藥物崛起後,來看減肥的人數也爆增,「現在患者跨縣市專程來看控糖減重(減肥)的人,已經和看其他病的人差不多。」
林禹喬坦言,這近年爆紅的腸泌素(GLP-1)類藥物,也就是民眾熟知的「瘦瘦筆」、「瘦瘦針」。他自己也親自用過這類藥物。「真的會讓人對炸物、甜食失去興趣,連聞到這類食物香氣都提不起勁。」這聽起來誇張,但學理上已有明確證據:GLP-1能抑制大腦對高熱量飲食的渴望,讓所謂的food noise(食物噪音)被關掉。
20251116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打瘦瘦筆、GLP-1腸泌素類藥物,能讓你少吃、慢餓,是血糖乖乖聽話的神隊友。圖/翻攝自網路
他進一步解釋所謂 food noise,那個就是患者(糖尿、肥胖)腦袋裡,會一直浮現:「好想吃甜的、想吃宵夜」這種很吵的訊號。對垃圾美食毫無抵抗能力。利用腸泌素藥物,它會作用在腦部食慾中樞,幫忙穩定血糖、延緩胃排空,大腦不會一直被飢餓訊號轟炸,食物噪音便會安靜下來,患者比較聽得到自己真正的飽足感,而不是被渴望牽著走。
需要提醒的是,「瘦瘦筆」不是人人都能用。像是孕婦、正在備孕或哺乳的媽媽,以及有甲狀腺髓質癌家族史,都先別打,讓醫師評估一下比較安全。另外,瘦瘦筆也可能帶來一些初期不適反應,像是噁心、想吐、拉肚子、便秘、胃脹或頭暈等,大多會隨時間改善。若不適,就記得回診和醫師討論,調整劑量比硬撐來得聰明。
20251116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左)表示,現在新的糖胖病治療,已丟掉「控糖減重就足夠」舊思維,會在初診完成糖、胖、心、腎全面評估。圖/陳宏銘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