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日/未來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出貨量狂飆14倍
在倉儲中工作的人型機器人DIGIT。(下載自Agility Robotics Linkedin)

鴻海科技日/未來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出貨量狂飆14倍

mirror-daily-logo

2025/11/18 06:50:00

記者:

吳筱雯

人形機器人熱潮在輝達推波助瀾下快速成型,市調機構Counterpoint表示,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只有1萬8千多台,但到了2030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預估將來到25.6萬台,出貨量將比今年暴增超過14倍,相當於5年內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高達69.7%。
Counterpoint表示,人形機器人具備類人的的外型與功能,並能執行接近人類的行為與判斷力,意即能夠根據環境與任務需求,做出最佳的行動判斷,也具有靈活操作肢體的能力,可以完成複雜的實體任務,並能理解言、影像、空間資訊與人類意圖,以此為基礎與人類互動,也因此,中國不少人形機器人沒有內建AI模型,而是以預先編寫的程式來執行固定的任務,有些則是由人類操作員遠端遙控,這些都不能算是真的人形機器人。換言之,有大腦(AI)、小腦(運動控制)才是人形機器人的重點,人形機器人有沒有雙腿則不是重點。
Counterpoint認為,傳統AI以資料與語意理解為主,人形機器人、自駕車為主都屬於物理AI的一種,都是必須整合視覺、語言與行動,也就是,能看到、聽見、說出來,更能做到,所以,人形機器人與自駕車有許多核心技術、關鍵零組件共通,比如說作為眼睛使用的攝影機、LiDAR,以及邊緣AI模型、算力夠大的硬體等。不過,人形機器人的肢體末端、尤其是手,需要處理多自由度的動作控制,因而需要減速機、伺服馬達、機器人電纜,與更複雜的攝影機、雷達、聲音、觸覺與力量回饋等感測輸入,對於模型訓練時的精準度要求也比自駕車更高。
雖然人形機器人可能比讓汽車自動駕駛更複雜,不過隨著AI能力提升、應用場景增加、硬體成本下降,Counterpoint預估,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在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69.7%,在2030年全球出貨量有機會來到25.6萬台,對比於今年全球出貨量連兩萬台都沒有,相當於大增超過14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