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確實能延緩微生物生長,降低食品腐敗速度,但不代表食品可以無限期保存。即使在冷凍零下18°C的環境中,酵素反應與脂肪氧化仍會持續進行,使食品出現風味劣變、油耗味甚至營養流失。更何況一般家庭的冰箱冷凍庫,無法達到零下18°C的低溫。
常見的食品保存錯誤
- 忽略有效日期:許多人習慣「先塞進冷凍庫再說」,忽略了包裝上的標示,導致食品過期。
- 家用冷凍庫溫度不穩:開關頻繁或空間不足,容易讓溫度升高,加速食品劣變。
- 拆封後未密封保存:接觸空氣會導致凍燒現象,使表面乾癟、口感粗糙。
- 囤貨過量:一次購買大量冷凍食品卻未能即時食用,反而增加過期或變質的風險。
另外,冷凍食品在解凍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注意溫度的控制,可能落入細菌快速繁殖的「危險溫度帶」。了解這個區間的風險,有助於我們在處理冷凍食品時採取更安全的措施。
食藥署提醒,低於7°C的話微生物繁殖速度明顯下降,冷藏儲存有助延緩腐敗;高於60°C的話,多數細菌無法存活,徹底加熱可達到殺菌效果。
冷凍食品正確解凍方式
- 冷藏解凍(最推薦):將冷凍食品提前移至冷藏室慢慢解凍,可最大限度保持風味與降低細菌孳生風險。
- 流水解凍:將密封包裝放入冷水中並保持流動,有效率但應立即烹煮,避免細菌繁殖。
- 微波爐解凍:使用微波解凍功能快速處理,但須注意受熱均勻性,且解凍後不可再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