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股份來自一家成立逾40年的本土金屬材料企業,資本額超過1.9億元,雖然沒有上市櫃,但在北、中、南均設有廠區,為五金產業上游的特殊鋼材供應來源,股權具有一定市場價值。
判決指出,林姓哥哥以「申報股利」為由向弟弟索取身分證影本,取得文件後,便自行製作相關贈與稅資料,再冒用弟弟的私章逐一蓋在各簽章欄位,隨即送交稅務單位。
後續贈與稅相關公文寄到林姓哥哥住處,但社區警衛看到收件人是弟弟,便直接把文件轉交給他,弟弟一看發現名下10萬股股份全被轉走,氣得提告。
林男事後辯稱,他之所以移轉股份,是為了「遵循母親生前的安排」,但法官檢視通訊紀錄後認為,弟弟不僅從未同意,還反覆強調要以50萬美金購回股份才能移轉,與被告辯詞不符。法院並指出,林男在偵查及準備程序期間全盤否認,直到正式開庭前才改口承認偽造與行使文件,坦承時間偏晚。
綜合被告無前科、部分股份原有對價安排、贈與事後已撤銷等因素,法院最終量刑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