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兆國防預算分8年編列 賴清德:擋中共2027武統台灣的目標
總統賴清德宣布,預計未來8年2026年到2033年,投入1.25兆經費強化國防產業。(圖/鄒保祥攝)

1.25兆國防預算分8年編列 賴清德:擋中共2027武統台灣的目標

mirror-daily-logo

2025/11/26 13:30:00

記者:

李怡安

攝影:

鄒保祥

面對中共武力威脅,總統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強調政府提高國防支出捍衛台灣民主的決心,包括將提出台幣1.25兆的追加國防預算,不僅用於重大對美軍購,也會大幅強化台灣不對稱作戰能力,以增強嚇阻。賴清德今天(26日)親自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宣布此軍購案,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規劃,預計未來8年2026年到2033年,投入1.25兆經費,投入台灣之盾、分層防禦、高度感知的攔截系統,引進高科技與人工智慧,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
賴清德指出,一早他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台灣」變成「中國台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國家安全以及台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
賴清德提出,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他提及「民主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
因此,賴清德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因此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台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台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賴清德強調,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要捍衛「民主台灣」、拒絕臣服為「中國台灣」之爭,這就是台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賴清德透露五個具體行動,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台灣』vs.『中國台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台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台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台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台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台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另外,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賴清德指出,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賴清德表示,台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政府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三個階段性目標,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不對稱高備戰能力。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建構可永久捍衛民主台灣的國防戰力。
賴清德強調,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規劃,預計未來8年,投入1.25兆經費,投入台灣之盾、分層防禦、高度感知的攔截系統,引進高科技與人工智慧,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