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什麼都被罵!吳怡農:不該以團結為名壓制不同主張
積極爭取民進黨提名參選台北市長的吳怡農,針對近期發言屢遭黨內砲轟,他不到24小時內連2篇發文表心情。(圖/李智為攝)

講什麼都被罵!吳怡農:不該以團結為名壓制不同主張

mirror-daily-logo

2025/11/28 12:37:00

記者:

李怡安

攝影:

李智為

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目前積極爭取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但近日言論屢遭黨內人士或支持者批評。他日前直言「如果黨內操盤手、這些名嘴們真的這麼會選,大罷免也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引發黨內砲轟,昨日他又以2006年黨內「11寇」事件為例,強調自己不怕攻擊。吳怡農今天(28日)再度於臉書發文解釋,重提「11寇」是想強調不應該以團結為名,壓制不同的主張,否則組織、國家都無法進步。
吳怡農昨晚發文表示,這幾天遭受許多攻擊,讓支持者與朋友感到難過。他說,初選是政黨內部競爭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不怕攻擊,只要我們還有保持不同意見的空間。」
接著吳怡農提及民進黨在2006至2007年發生「11寇」事件。當時,提倡改革的黨內人物,被保守派透過名嘴、媒體放話追殺,試圖封鎖不同的聲音。連副總統蕭美琴也被污衊為「中國琴」。
吳怡農指出,每一次的選舉,都在檢驗政治人物,有沒有回應人民不同的期待,特別現在,當台灣面臨許多困難,考驗政黨願不願意追求新的路線。他表示從政的初衷,就是希望帶來改變。對於錯誤,他不會保持沈默;公共利益絕對大於黨派或個人。強調現在重點不應只放在「誰適合」,而是想為台北市「做什麼」?
然而發文後,今天一早10點多,吳怡農又再次發文,提到為何要去提20年前的11寇?他說,當年黨內被攻擊的這些人,並沒有違反基本政治價值,只是想法不同,卻被指責「砲口向內,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是破壞泛綠團結的內奸」。不應該以團結為名,壓制不同的主張,否則組織或國家都無法進步。
吳怡農認為,現今民主政治似乎有越來越強烈互相鄙視的文化:「對方笨、被利用,不然就是壞、叛徒。」問題是,如果不同意見,該如何表達,才不會淪為謾罵?要怎麼持反對,才不會增加對立或仇恨,反而可以促進理解、甚至說服對方?有好的方法嗎?
吳怡農以哈佛商學院跟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教授 Arthur Brooks 的書為例,分享三個原則。首先,不要嘗試透過侮辱來改變別人的想法,科學實驗指出,有些人的確會因為被侮辱而調整他們的立場;但是四分之三的人,反而會變得更極端。要清楚說明主張,更能達成雙方共同的目標,才有機會說服對方。
接著不要假設對方的動機。吳怡農以Arthur Brooks 舉例:有人告訴你「地心引力存在」,你若不同意,你不應該說「那是因為你在賣跳傘,你當然會說有地心引力」。質疑動機是最懶惰的論述。最後他說,再善用價值觀去感動、而不是作為攻擊對方的器具,才可能創造對話的空間。
吳怡農表示,他在跟家人、朋友的爭執上,不時提醒自己這些準則,但做起來絕對不容易,質問政治文化能更好嗎?「只有嘗試改變才知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