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的小偉,原本是個活潑開朗、喜歡和家人聊天的孩子。自從上了高年級、有了自己的手機後,他的世界逐漸被螢幕取代。每天放學一回家,書包還沒放下就滑進手機的世界,打電動、看短影音,一滑就是好幾個小時。媽媽多次提醒他休息、吃飯、寫功課,小偉不是「等一下啦!」就是乾脆把門關上。久而久之,親子間只剩爭執。
「他不再願意跟我們一起吃飯、出門,講話也越來越不耐煩。」小偉的媽媽說。她曾試過沒收手機,卻換來孩子的哭鬧與冷戰;她無奈地發現,科技不僅改變了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家庭的情感連結。
這樣的故事,其實正在許多家庭中上演。根據國發會2023年調查,高達62.2%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手機成癮問題,49%的家庭因手機使用發生衝突。研究更指出,憂鬱、無聊感與壓力3項心理危險因子,與網路沉迷高度相關。
也因此,今年永豐銀行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出發點,推出「青春不迷網」活動,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訂定手機使用管理計畫,讓網路不再成為親情之間的一堵高牆,而是理解與陪伴的橋樑。
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填寫手機管理成果心得,便可參加禮券抽獎;若孩子持有永豐mma兒童帳戶,更可加碼抽國外旅遊金1萬元。但比起獎項,活動更想傳遞的是「陪伴」的重要;讓家長可以透過手機監護APP、親子共讀、獎勵約定、戶外活動等方式,幫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使用習慣,也重新找回相處的時光。
事實上,參加「青春不迷網」活動後,媽媽跟小偉就做出「放學先寫功課、晚餐後才能滑手機半小時」的約定,並且也達成共識,週末要一起去爬山或做飯。起初小偉仍不太情願,但當他發現媽媽不再只會「管」,而是陪著他一起共度時光,因此慢慢打開心門。
在網路世界無所不在的今天,真正的「青春不迷網」,或許不是拒絕科技,而是學會在螢幕之外,用陪伴與理解,重新找回親子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