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類鼻疽為什麼和颱風有關?
類鼻疽是一種細菌性疾病,病原體棲息於土壤與積水中。平時這些病菌深藏地下,但當颱風帶來大量降雨、翻攪地表,泥水四溢,就可能讓細菌浮上檯面,透過皮膚傷口或吸入帶菌的空氣進入人體,進而引發感染。
Q:感染類鼻疽會有什麼症狀?
感染者的臨床表現差異極大,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也有不少個案會出現發燒、頭痛、咳嗽、胸痛,甚至是皮膚膿瘍、潰瘍等症狀。病程嚴重時,還可能發展成肺炎、腦膜炎甚至敗血症。根據統計,患有糖尿病、肝腎疾病、心血管疾病,或是免疫力較差的高齡者,一旦感染,重症風險明顯上升。
Q:如何治療類鼻疽?
及早診斷並使用適當抗生素,多數患者都能順利康復。如果在颱風過後曾暴露於泥水或汙水環境,又出現發燒、咳嗽、胸痛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讓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疾管署提醒,颱風過後的一個月是類鼻疽的高風險期,尤其對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以及從事農務、清潔、救災或工程修繕等高風險職業者,更應格外警覺。民眾在清理淹水或泥濘環境時,務必穿戴防水雨鞋、手套與口罩,有傷口時應妥善包紮,並避免赤腳下水。回家後也應盡快沐浴、更換乾淨衣物,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