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不是失眠萬靈丹!醫師建議這樣吃才有效不傷身
無法熟睡、一直作夢好累,醫師方識欽教你不依賴藥物,改善睡眠品質的實用方法。

|即時

安眠藥不是失眠萬靈丹!醫師建議這樣吃才有效不傷身

mirror-daily-logo

2025/07/23 10:47:00

記者:

梁孝傑

不少人一遇到失眠,就想靠安眠藥一夜好眠,但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失眠不見得要強求天天睡好、睡滿,也不應靠藥物昏迷式睡眠,當成唯一解方。理解自己的睡眠結構,才是真正改善睡眠品質的關鍵。
方識欽指出,正常睡眠其實是由4到5個週期組成,每個週期分為淺睡期、熟睡期與作夢期,而整晚的睡眠中,約四分之一是熟睡、四分之一是作夢,另外一半則為淺眠。若你經常醒來覺得疲累,問題可能出在熟睡不夠、作夢過多,導致身心無法徹底休息。
20250718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方識欽醫師攝影梁孝傑_2025-07-18.jpg
「零零散散的作夢,其實是睡眠的主體。」方識欽表示,很多人以為只有熟睡才好,其實夢境也對大腦的記憶鞏固與情緒調節至關重要。但若過度依賴鎮定劑或安眠藥,反而會壓制熟睡與作夢,讓人困在淺眠中,等於浪費整晚睡眠。
那失眠到底該怎麼辦?方識欽建議,如果只是偶爾性失眠,像是白天睡太飽或心煩導致睡不著,可以短期使用鎮靜劑協助入睡。「吃藥的原則不是吃到昏迷,而是吃到放鬆能睡就好。」他強調,一週服用3到4次已是極限,若天天吃,就可能干擾正常睡眠結構。
至於慢性睡眠障礙者,若熟睡期明顯不足,可考慮使用「血清素第二型抑制劑」,這類藥物會微幅提升血清素濃度,有助於誘發深層睡眠。市面上已有可供臨床使用的處方藥,像是「美舒鬱錠(Trazodone)」,民眾可與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
方識欽最後提醒,不要把「每天都要睡得超好」當作目標,那樣反而造成心理壓力。他建議,與其追求藥效強烈的沉睡,不如學習傾聽身體、尊重自然的睡眠節奏,適度使用藥物作為調節工具,而非長期依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