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王陳奕迅自曝得「焦慮症」!醫師教你5招無藥物減壓法
陳奕迅日前坦承罹患焦慮症,醫師分享5招不靠藥物緩解心病的方法。

|即時

歌王陳奕迅自曝得「焦慮症」!醫師教你5招無藥物減壓法

mirror-daily-logo

2025/08/11 15:36:00

記者:

梁孝傑

香港歌手陳奕迅在日前首映的演唱會紀錄片中坦言,巡演期間對舞台表現要求極高、對失誤零容忍,長期精神緊繃,最終確診「焦慮症」。這個病症是由生理、心理及外在壓力引發,常見症狀包括心悸、呼吸急促、肌肉緊繃與失眠。除了靠藥物治療外,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提出5個方法化解焦慮。
在演唱會紀錄片《FEAR and DREAMS: NOW is the only reality》中,陳奕迅首次坦承自己在巡演期間確診焦慮症。他回憶,長期對表演的高度要求,使自己對聲音狀態和舞台表現幾乎零容忍,哪怕是一個小失誤,都會讓他陷入焦躁不安。這種長期精神緊繃與對失敗的恐懼,讓他在光鮮的舞台背後飽受折磨。
20250806陳奕迅演唱會紀錄片《FEAR and DREAMS: NOW is the only reality》5日在澳門首映。廿一克有限公司提供

Q:焦慮症成因?

方識欽醫師指出,焦慮症的成因通常分為3類: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與外在壓力。生理上,大腦若血清素濃度過低,會降低情緒調節能力;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不足時,則容易在面對壓力時失去冷靜。
心理層面,完美主義與過度自我要求會讓人對瑕疵格外敏感;而在外在環境中,長期高壓工作與密集日程,更是焦慮症的高風險誘因。
對照陳奕迅的情況,他在巡演中長期處於高壓舞台、背負極高標準,且因職業特性需不斷維持最佳狀態,正好同時符合了3大誘發條件。

Q:罹患焦慮症會有什麼症狀?

焦慮症不僅影響情緒,也會引發明顯的身體反應。常見表現包括心悸、呼吸急促、肌肉緊繃、胃部不適及失眠。部分患者即使在沒有明顯壓力源時,也會感到莫名的不安。

Q:如何治療焦慮症?

在治療上,藥物如抗憂鬱劑與鎮靜劑能有效調整大腦化學物質,減緩焦慮。然而,醫師強調,若病情穩定,應在專業評估下逐步減藥,並結合生活調整,才能建立長期的心理韌性。改善方法包括:
1. 調整作息與飲食、避免長期處於高壓環境。
2. 學會打斷反覆的負面思考,例如馬上去運動或與人聊天轉移注意力。
3. 降低標準、接納不完美,避免對每個細節過度苛求。
4. 回想過去成功與溫暖的畫面,幫助大腦形成正向連結,沖淡負面情緒。
5. 從更高角度的我,看待人生,減少對個人得失的過度糾結。
陳奕迅的調整過程正呼應了這些建議。他在片中提到,巡演結束後想透過休息、運動與心態放鬆,嘗試減少藥物依賴。他也學會承認自己的不安與疲憊,並提醒自己「很多事不由得我們控制,無需驚慌。」醫師認為,這正是與焦慮症共處的重要一步,不仰賴藥物,更透過生活方式與心理轉念,逐漸找回平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