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銘接著說,這不只是眼睛的毛病,而是全身的血管在求救,「視網膜的血液主要靠中央視網膜動脈供應,一旦被血栓、膽固醇斑塊、鈣化瓣膜碎片、血管發炎或血管痙攣擋住,視網膜馬上缺血。它對缺氧超敏感,可能15分鐘就開始永久受傷」。這背後的原因,常跟高血壓、糖尿病、抽菸、房顫、腎臟病、自體免疫疾病有關。
張家銘指出,關鍵是發生過眼中風的人,在過後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好幾倍,等於是眼睛在替大腦拉警報,在提醒下一步可能就是腦血管會出事。張家銘說,在檢查是否會眼中風時,會先擴瞳看看眼底有沒有水腫、櫻桃紅斑點或血管變細斷裂。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可以精準看到哪一層缺血,螢光血管攝影和光學同調斷層血管攝影則能讓我們清楚看出阻塞範圍和血流狀態。有時候影像一出來,就像一部「血管故事片」,讓人看得觸目驚心。
張家銘透露,目前全世界尚未統一眼中風的急救方式,但醫界共識為在發病後要比照腦中風,送到大型醫院進行血栓溶解治療,「不管是經動脈還是經靜脈打組織型纖維蛋白溶解酶(tPA)、尿激酶,如果能在4.5到6小時內進行,有些人的視力會明顯回升」。
張家銘提醒,平常要用預防中風的標準來顧眼睛的血管,血壓、血糖、血脂都要控制,飲食最好少鹽、少糖、少油,並且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讓血管不那麼容易硬化阻塞。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像是快走、游泳或是騎腳踏車,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也能維持體重。另外,戒菸、限酒,對眼睛、心臟、腦血管都是直接的保護。
張家銘呼籲,如果單眼視線突然模糊,「像有霧擋住、或視野缺一角,不要等、不要觀望,立刻去看急診」,越早檢查,越能把握機會治療。平時健檢也要注意,有心律不整、頸動脈雜音、家族有血管病史的人,建議和醫師討論心臟超音波或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張家銘表示,眼中風不是眼睛單打獨鬥的病, 它是全身血管健康的一面鏡子。當血管健康,眼睛、心臟、大腦才會有穩定的養分和氧氣。不要等到視力掉下來才後悔,從現在開始,用飲食、運動、戒菸、定期檢查,守住我們看見世界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