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懲戒法院院長李伯道的案例震撼司法圈,監察院去年彈劾他,理由是長期霸凌院內女工友與女科長。
院長霸凌小工友 基層無力反擊
根據調查,李伯道不准工友隨意請假,甚至連工友母親住院期間仍拒絕准假;李每天帶3到4個便當盒上班,要求工友嚴格注意蒸煮時間,一旦青菜蒸黃就會飆罵工友;工友洗壞便當盒更會遭李責難。此外,李伯道還規定工友必須把手機放在床邊,晚上睡覺時也要隨時待命接聽訊息,並禁止在辦公室與同事交談,否則立刻訓斥。
此外,一位懲戒法院主管原本向李伯道請1天假要陪父母掃墓,卻被李伯道當面揶揄說:「哪有人利用週間在掃墓的?妳不會去教育妳的雙親嗎?掃墓要利用假日去掃啊!」這位主管終於忍不住回嘴:「院長!我不請假了,這樣總可以吧?」但仍被李酸言酸語。
監院認為,這些行為已經嚴重冒犯人格尊嚴,造成身心壓力,違反法官倫理並損及司法形象,建議免除其法官職務。
動輒飆罵三字經 5個月換3個書記官
台南地院徐姓法官2023年遭爆傳半裸照騷擾女法官助理,還因情緒控管失當,遭檢舉常以三字經和髒話辱罵書記官及法官助理,檢舉函直指,徐調回台南地院短短5個月,換了3名書記官及2名法官助理,都是因為不堪徐的情緒勒索與言語霸凌,只能自請調職或求助身心科治療,助理更是因壓力過大服安眠藥自殺。
全案經台南地院自律委員會審查後,雖對徐法官祭出「書面警告」,但認為未構成職場霸凌,事發後南院仍將徐的職務評定為良好(考績甲等),讓司法院相當傻眼決定退件,直到南院重評改為「未達良好」(丙等),送核後才過關。
法院職務監督法官 也被申訴霸凌
警政署前署長姚高橋的女兒、基院民事庭法官姚貴美,因「無故延滯補費裁定」、「補字案件最長延宕222天」、「未合法公告裁判主文796件」,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基院的兩次「促其注意」與一次「警告」。
姚貴美不服,主張這些處分已嚴重干涉「審判獨立」,她先依《公務人員保障法》提起復審,接著又向職務法庭起訴。但職務法庭判決不成立,強調「審判獨立不是法官的私人權利,而是人民享有的憲法保障」,同時認為基院僅是要求她改善辦案遲延,並未干涉裁判內容。
姚貴美還向台灣高等法院申訴「職場霸凌」,但高院的職場霸凌評議委員會認為「不成立」。此案成為法界熱議的案例,也引發爭論:院長的職務監督,到底是合理管理,還是冷暴力?
同儕集體排擠 15人對1人
除了上對下的權力壓迫,法官之間的同儕霸凌也浮上檯面。30歲的沈姓美女法官,台大法律系碩士、司法官59期結業,曾主審過市值30億元的海洛因走私案與震驚社會的家暴致死案。但她卻在去年因病請假3個月後,控訴遭到屏東地院15名同僚集體針對。
她表示,雖然病假均依法核准,但同僚卻以她「休養期間出國4天」為由,聯署提案修改分案規則,並且「溯及既往」,導致她復職後案件暴增近40件。她感嘆,自己復職後不僅案量加重,還經常遭遇冷眼、打招呼不回,甚至有人檢舉她亂丟垃圾或在臉書經營副業,「這是一場多數暴力的霸凌」。
從姚貴美的「延宕裁判」、李伯道的「蒸便當羞辱」、徐姓法官的「言語騷擾」,到沈姓法官的「集體孤立」,不同型態的案例呈現出同一個問題──司法圈內部的職場霸凌,既可能來自權力壓迫,也可能是同儕冷暴力。
法官身處高度專業與相對封閉的職場,外界難以監督,內部人際衝突若缺乏透明處理機制,往往演變成「多數壓一人」的孤立現象。更嚴重的是,連法官都無法免於霸凌時,人民如何相信司法能維持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