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於2005年進軍中國市場,隨即遭中國企業搶註商標,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指出,自2019年時良品計畫就以中國企業已註冊之24類商標向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提出宣告無效之申請,當時並未獲認可,2020年提行政訴訟,不過一審、二審均未通過,去年7月提出再審後,至今確定敗訴,因此24類商品僅能使用「MUJI」商標。
媒體人矢板明夫指出,成立於1980年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自1990年代開始向全世界展開,至今已於30多國擁有分公司,然而2005年進軍中國,中國市場早在2000年就將商標註冊完畢;中國主張其創意來自於道家思想的「渾然天成」,與日本無印良品無關。經過漫長訴訟,日本良品計畫仍未獲中國法院支持,感嘆「正牌最後還是輸給山寨了。」
網路行銷講師及顧問邱煜庭則認為,近年有關無印良品於中國商標註冊問題,多出現「被搶走、山寨打敗正版」形容,讓人以為良品計畫在中國一敗塗地,不過仔細回溯,發現良品計畫早在1999年就已向中國申請「無印良品」中文商標,不過當時遺漏24類商品,被中國企業發現之後,搶先一步註冊起來,當時就已為此「商標之戰」埋下伏筆。
正好未註冊到的24類商品正是良品計畫核心商品之一,邱煜庭表示,許多國家商標制度都以「先申請先得」為原則,因此即便是國際品牌,若沒有提早、完整且全面註冊所有可能涉及的類別,屆時就可能面臨失去使用權的風險。
邱煜庭直言「MUJI在中國的敗訴並不只是品牌的挫敗,而更像是一堂昂貴的『商標管理課』」,任何品牌在思考海外拓張時「不應該只關注眼前的商品線,而必須以更全面、更長遠的眼光去規劃知識產權的保護」,否則發生「致命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