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The Golden Online報導,洋子說,父親去世5年了,母親每個月只有日幣14萬元的養老金,經常對洋子哭訴很擔心未來、生活好難,但是母親繼承了父親的房子和日幣1000萬元(約新台幣207萬元)的存款。手頭很緊的洋子也會擔心自己的未來和退休金,但現實就是她必須給母親家用,自己很難存錢。
某天,洋子接到弟媳的電話,說母親在家裡摔倒了,不得不住院治療,洋子因為老家在關西地區,從東京趕過去太遠了,還得要上班,所以提出能不能不回家探望母親的要求。沒想到弟媳卻說:「婆婆和嫂子一直對我這麼好,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好好感謝妳們。」
弟媳透露,洋子的母親每個月會給她日幣5萬元,以幫助支付侄子和侄女的教育費用。洋子這才知道,自己縮衣節食攢下來的錢,原本以為是給母親的生活費,沒想到母親轉手全給了弟弟和弟媳。
洋子打電話給母親質問這件事,而後越想越生氣,她說:「媽媽給弟媳錢,只是想和弟媳的父母競爭,因為弟弟、弟媳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母親把這筆錢當作零用錢,我不會干涉她要怎麼花,但我不能原諒她把錢全給了別人,還跟我說她經濟拮据,我這麼努力維持我的生計,還擔心自己的退休問題!」洋子說:「我母親可能根本不知道每個月省下來5萬元有多困難!」並表示從下個月起,她不會再匯錢給母親了。
報導指出,根據厚生勞動省「2022年國民生活狀況基本調查」顯示,1.9%的家庭會向父母匯款。2022年,在總家庭數(5431萬戶)中,約有100萬戶會向父母匯款。從戶主年齡來看,50多歲的人最有可能向家裡寄錢,佔3.4%,其次是20多歲的人,佔3.1%,30多歲的人佔2.6%,40多歲的人佔3.0%,甚至60多歲的人都佔了2.4%。
每月寄回家的平均金額為日幣8萬元(約新台幣1.6萬元)。從分佈來看,每月寄回家日幣2至4萬元(約新台幣4千至8千元)的家庭最多,佔29.9%,其次是日幣4至6萬元(約新台幣8千至1.2萬元)的家庭,佔20.4%。每月寄回家超過日幣10萬元(約新台幣2萬元)的家庭佔18.8%,這意味著全國有近20萬個家庭給父母寄回日幣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