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間歇斷食減肥沒成功先送醫!急性膽囊炎險奪命
30歲男嘗試間歇性斷食2天,結果急性膽囊炎發作,差點送命。(台北慈濟醫院供圖)

|即時

30歲男間歇斷食減肥沒成功先送醫!急性膽囊炎險奪命

mirror-daily-logo

2025/09/11 11:06:00

記者:

梁孝傑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成為熱門的減重方式,不少人認為少吃或長時間空腹能幫助燃燒脂肪、控制體重,但若本身患有膽結石,卻可能埋下致命危機。
台北一名30歲莊先生,過去因腹部不適檢查出膽結石,但因沒有持續症狀,選擇先不動手術。沒想到他為了減重嘗試間歇性斷食,執行不到2天便出現劇烈腹痛,緊急送至台北慈濟醫院。
20250911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醫院供圖_2025-09-11.jpg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提醒,膽囊炎延誤就醫,可能併發敗血症,會有生命危險。(台北慈濟醫院供圖)
經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診斷,確定是「急性膽囊炎」,若延誤治療恐有生命危險。醫師立即安排微創膽囊全切除手術,所幸莊先生術後恢復良好,3天後平安出院。
張健輝指出,膽結石是膽汁過度濃稠後的結晶沉積而成,好發於女性、多產、肥胖以及超過四十歲者,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年輕族群及男性患者也逐漸增加。
大部分膽結石平時沒有症狀,只要飲食規律清淡、定期追蹤即可;但若飲食太油膩或長時間空腹,便可能刺激膽囊劇烈收縮,或讓膽汁長時間滯留,進一步引發膽囊炎、膽道炎,甚至胰臟炎。若延誤就醫,嚴重時還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他提醒,膽囊功能主要是暫存膽汁,即便切除膽囊,膽汁仍能直接經由膽管進入腸道,對生理功能影響不大,患者不必過度擔心。反而要注意的是,錯誤飲食習慣仍可能讓膽汁過度濃稠,即使膽囊切除,膽管內仍有機會再次形成結石。
醫師呼籲,近年減重風潮盛行,但「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油膩、三餐不定時」都是膽結石發作的重要危險因子。想要維持健康,應該做到三餐定時、飲食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真正遠離膽結石威脅。若已知有膽結石,更要避免自行嘗試偏方或過度激烈的減重方式,必要時應尋求專科醫師評估與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