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管中閔的「民族敗類」是在罵誰?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痛批徐國勇是「民族敗類」。林煒凱攝影

|即時

陳嘉宏專欄:管中閔的「民族敗類」是在罵誰?

mirror-daily-logo

2025/09/23 06:50:00

攝影:

林煒凱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指稱沒有所謂的「台灣光復」這回事,這說法引來前台大校長管中閔痛批:「那些避談對日抗戰勝利,否認台灣光復,甚至還幻想自己仍是日本帝國子民的戀殖份子,就是缺乏國家認同,也無真正台灣意識的民族敗類。」
在台灣,很少人會用「民族敗類」來罵人,會罵人是「民族敗類」的,通常與兩岸統獨議題有關。例如,退休後常跑中國還聆聽習近平訓話的前陸軍一級上將陳廷寵就反控指責他的人是:「中華民族的敗類,要去做美、日的走狗。」例如未被關押前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曾與美國政要彭斯與龐皮歐會面,也引來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痛批是「民族敗類、香港罪人。」又例如,台灣沒慶祝紀念「台灣光復節」,中共國台辦過去兩年都指控:「賴清德當局數典忘祖、民族敗類。」這口徑與管中閔說法完全雷同。
喜歡用「民族敗類」罵人,其實非常地「中國」;其中反映的是說話者心理獨特的自我身份認同,以及他對政治秩序與世界秩序特異的觀念。在這些人眼中,存在著一個本質上的中國,一個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傳承下來的道統的「中國」,即使這樣的「中國」根本經不起歷史學以及現在西發里亞國際體系主權觀念的檢證,即使以「中國」為名其實只是120年前梁啟超的發明,這群人不但不改其志,還指控反對者是「新帝國主義」、「野心份子意圖分裂中國」。
在這群人眼中,這塊土地複雜的歷史與人文全部被消融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裡,過去這五千年所曾經生活或佔領過的土地都可以成為它的領土主張,也可以作為它鎮壓分離主義的依據。例如,台灣是在1895年因為當時的大清帝國甲午戰敗才割讓給日本,那時候的「中國」根本都還沒有出生,卻成為1949年才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口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又例如新疆、西藏、蒙古,甚至滿州都是18世紀才併入大清帝國,卻也成為中華民族固有的領土。
事實上,徐國勇通篇談話並沒有自居是日本人,只在於想釐清幾件二戰文件的效力,這跟戀不戀殖毫無干係。此外,不僅台灣有四大族群,就連中國也都是多民族國家,所謂的「民族敗類」,到底在講哪個民族的「敗類」?這種脫離政治現實與語境現實的指控,更像是在迎合中共的歷史敘事。而只因為徐國勇與管中閔認同的國家不一樣,徐國勇就成了他口中的「民族敗類」;這說法將民族認同置於國家忠誠之上,根本不符合任何一點點民主政治的風範與水平。
在《辭海》的定義裡,「民族敗類」的意思其實與「漢奸」相等同,都是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只是,現在既非戰時,何來「引誘外國入侵中國」?這種憑一己好惡所丟出來的標籤式指控,既含混又任意,如此無限上綱地指控,正是近年來中國社會不斷內捲、仇恨政治盛行的主因之一。
二戰後的台灣主權誰屬?不會是美國人說了算,當然也不會是台灣的哪個政黨說了算。管中閔若不同意徐國勇的說法,自可以拿出自己的觀點文件加以反駁。但這位台大前校長沒有論述,任意攻訐,還貼人標籤,這其實與網路上的小粉紅已經沒什麼兩樣了。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