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分享,運動後泡在攝氏38到40度的熱水中,不只是舒服,還有科學根據。熱水能讓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氧氣和養分快速送到肌肉,同時帶走代謝廢物。
更棒的是,它還能啟動熱休克蛋白,減少肌肉發炎和氧化壓力。簡單來說,泡個15到20分鐘熱水澡,不只放鬆身心,還是在幫肌肉做「細胞大掃除」。
如果痠痛比較明顯,張家銘建議,短時間的冷敷或冷水沖澡也能舒緩腫脹和疼痛。研究指出,大約10度左右的冷水,浸泡10分鐘左右最有效,但千萬別過度降溫,以免影響肌肉長期修復。另一個實用小技巧是交替冷熱水,讓血管一收一放,像在幫肌肉做「伸展操」,對腿部或大腿痠脹特別有感。
運動不只是鍛鍊肌肉,更是一場身體與健康的對話。泡澡、冷敷、交替冷熱,都是日常可行的小撇步,讓每一次運動後的酸痛,都能變成肌肉修復的小助力,為下一次運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