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張俊雄院長的聲音與政治人物獨具個性的一代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張俊雄於9月27日安息主懷,享壽87歲。圖/賴清德臉書

|即時

懷想張俊雄院長的聲音與政治人物獨具個性的一代

mirror-daily-logo

2025/10/05 06:20:00

陳詩寧/二十年來企業創作二刀流,去哪裡始終不忘記者和企業人的雙重身分。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
在陳水扁總統第一任期跑新聞的記者,大概都忘不了張俊雄院長的聲音。明明是台灣歐里桑的身材,講話卻帶著歌仔戲腔調的韻味。他不是金句製造機,但他的聲音裡奇特的教化意味:柔軟時帶姿態,強硬時仍保有一種溫潤,讓人回想起政治人物獨具個性的上個世紀末與世紀初。

一、從野百合到總統府交接的溫和身影

張俊雄的身影最早為這一代所知是在野百合學運現場,當時身為立委的張俊雄前往聲援。2000 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張俊雄以民進黨秘書長身分參與交接,之後再以總統府秘書長身分主辦520就職典禮,典禮上還邀請張惠妹唱國歌,對照今日演藝圈在中國市場的緊箍咒,幾乎難以想像那時的自由氣息。
這種和諧的政黨輪替和政權交接交接初體驗,並非各國歷史的必然,而是當時朝野政治人物的一連串善意選擇。而在強勢的明星主角陳水扁身邊,始終扮演配角的張俊雄,其身上所帶老派律師的氣質:講求程序、公義,但又不乏人情味,應該在這個台灣歷史時刻扮演了關鍵角色。

二、八掌溪事件、核四停建與朝小野大的挑戰

民進黨上台後初強調全民政府,社會充滿期待,但好景不常,2000 年7月嘉義發生八掌溪事件,四位工程人員在電視直播鏡頭前被滾滾洪水吞沒,這起事件雖不及前一年的九二一地震慘烈,規模上也比不上最近的光復堰塞湖溢頂,卻是新政府第一個信任危機,民主初熟的浪漫,在殘酷現實面前嘎然而止,張俊雄就是在災難後出任副閣揆,三個月後唐飛辭職,他成為首任民進黨閣揆。
張俊雄與台灣命運的最大共構,是在上任後以行政院長身分宣布核四停建,對照今日的能源爭議,即使在政黨授意之下,這個決定依然勇氣十足,張俊雄說:「沒有核四,台灣不缺電」,言猶在耳,可供歷史檢視。
但其後引爆國會激烈杯葛,民進黨開始面對朝小野大的窘境,即使陳水扁總統在2004年連任成功也未得化解,張俊雄後來二度接任行政院長,那時已是總統深陷風暴,民進黨四大天王用盡的殘局,他依然扮演最佳男配角,可謂有始有終。在2008年退出政壇後,張俊雄選擇當監所志工,也不允許子女參與政治,也是一種典型。

三、政治人物:過去個性、今日人設、明日只靠流量?

現實來看,張俊雄的聲音再真誠,也許不能在今日發揮同樣的作用,因為他不會是社群媒體的贏家。張俊雄那一代的政治人物,他們的個性都是真實地活出來的:無論是李登輝的哲學腔調,連戰的官式威嚴,陳水扁的親民風格,或宋楚瑜的聲淚俱下,都是自然生成而非演算法雕琢。
反觀今日,當野百合時代坐在廣場上的學生,已經成為台灣政治的第一線,但現在政治人物卻需要依賴人設與聲量操作,當聲量凌駕於專業,假新聞瀰漫,政治人物往往比娛樂明星還需要在意社群演算法。
等而下之的竟還以狗仔隊式跟拍對手,將政治簡化為流量戰場,依靠人民的健忘症存活,完全不顧毀壞人設,比起來,追尋粉絲肯定的網紅還比政治人物有一致性。
在此之時,懷想那個「帶著歌仔戲腔調的歐里桑聲音」和那個政治人物獨具個性的時代,也是在懷舊裡暫時尋求安慰。

四、最險惡的不是台灣地形,而是人心

台灣歷史從不缺乏天災人禍,九二一地震、八掌溪事件、颱風豪雨乃至疫情,懶惰的政治人物會在災難中無所遁形,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更需要從災難考驗中學習如何面對信任危機,然而,比颱風更難預測難的是國際局勢,比台灣地形更險惡的是人心。面對嚴重災情阻擋義煮團進入、只能夠指定採購特定店家便當的地方官員,及據估三年需要花上千萬來雇用狗仔的中央民意代表,救災的錢往何處去、監控的錢又從何處來令人起疑,這樣的政治人物如何帶領台灣走過未來險惡,只有天知道。
願在美麗島事件後為高俊明牧師辯護的張俊雄聲音被記得,政治不只是權力的角逐,也是一種風度、一種氣質的傳承、一份信仰中的盼望。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