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龍應台的疑問 馬英九來回答
作家龍應台日前發表一篇〈為何我們今天要談和平〉的文章,照例又引起各方的爭議討論。圖片摘自龍應台臉書

|即時

陳嘉宏專欄:龍應台的疑問 馬英九來回答

mirror-daily-logo

2025/09/25 06:50:00

每次有人提到「台灣應該主動追求兩岸和平」,我總是會想起馬英九過去幾年的遭遇與變化。很少人注意到,以往每年都會在六四發表紀念文字的馬英九,已經連續兩年沒有發表他的「六四感言」了。馬英九不談六四,不是他不想談,而是與他近年來不斷走訪中國,逐漸對共產黨心有所求有關。但對共產黨而言,馬英九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統戰價值,當卸任總統的統戰價值隨著時間遞減,其被共產黨容忍的言論尺度也就跟著緊縮,馬英九逐漸不再談六四,其實是極其自然之事。
其實只要俯瞰馬英九過去20年的從政史,當知道他這樣的言論變化並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例如,現在的台灣人已經很難想像馬英九再說出他2008年選總統時的那句名言:「堅決主張台灣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決定」,取而代之的是他去年總統大選時說的:「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習近平。」例如,4趟中國行下來,馬英九也已經悄然翻轉昔日國民黨堅持的兩岸立場,他第二次馬習會裡於中國人民大會堂說出:「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將「一中各表」偷天換日成「各表一中」,正是一字不改的共產黨立場。
要說兩岸情勢變更,政客的立場得跟著改變也沒錯。共產黨與習近平在過去20年的確變了,他們變得比以前更粗殘、更蠻橫、更專政,更容不下民主異見;而國民黨與馬英九也變了,他們變得更乖巧、更聽話,更往共產黨的方向傾斜,對習近平的說話更加地照單全收。說白了,就是馬英九(國民黨)沒有改變習近平(共產黨),倒是習近平(共產黨)徹底改變了馬英九(國民黨)。
作家龍應台日前發表一篇〈為何我們今天要談和平〉的文章,照例又引起各方的爭議討論。這篇文章有龍應台筆下華麗的詞藻,它強調的是台灣必須有屬於自己的和平路徑,不只「兵推」,更要有「和平推」;龍應台呼籲台灣要善用自己的「韌實力」,諸如全球領先的晶片科技與相當成熟的公民社會,與各「利害關係方」包括中國的黨政和人民─溝通、周旋、說服、贏得善意、建立信任,避免兵禍,成為「和平想像的開啟者」。
龍應台的論點並不新,她說的就是過去30多年以來,從西方國家到台灣社會在面對兩岸關係時常常提到的「交往政策」,這種「交往政策」的基本假設是,與中國接觸交往必定帶來合作,合作會引領中國發展,發展會讓中國大陸的中產階級抬頭,當中產階級起來之後就會帶領中國走向民主之路。只是,這種觀點至少早在10年前就遭到美國的中國研究學界強烈質疑,此刻更幾乎已經被美國政界推翻。
畢生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10年前寫下《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秘密戰略》一書,此書表面談的是美國的對中戰略,但其實是白邦瑞對自己的「懺悔錄」。白邦瑞說,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都曾被教導,中國是西方帝國主義魔掌下無助的受害人,暗示他們這一代人必須設法彌補前人的過錯,不惜代價積極協助中國,這使得他們幾乎盲目到看不見中國人的親善或惡意,與中國的交往並沒有出現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反而所謂的「威權資本主義」。
所以,能否如龍應台這篇〈為何我們今天要談和平〉提示的路徑,改變中國帶來和平?看看馬英九過去10年自我立場的退縮,看看龍應台再也不說「XXX請用文明說服我」,再看看中共政權變得越來越窮凶極惡,其實已經略知梗概。事實上,台灣的民主從未垂範中國,相反地,一個同文同種的民主政體就在中國旁邊,這讓共產黨渾身不舒服,於是它想方設法要顛覆台灣的民主,一如它5年前凶悍地收回香港的一國兩制。
台灣內部有統獨爭議,不同的人對中國有不同的情感,對共產黨的惡性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沒有人不想追求和平。龍應台儘管到處宣揚她的「和平推」,但也請龍應台及支持她的人能尊重透過「建軍備戰來保護和平」的主張,不要連強化民防為消防員買頂消防頭盔都要污衊是挑釁引戰。如果龍應台也能高聲倡議台灣的潛艦建軍國防投資,又有誰會質疑她是在唱和平高調呢?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