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八號今起運美國 MIT衛星將邁向模組化量產時代
福衛八號不僅要執行太空任務,它更將是商規太空元件的驗證載體。圖/TASA

福衛八號今起運美國 MIT衛星將邁向模組化量產時代

mirror-daily-logo

2025/10/07 06:55:00

記者:

陳宏銘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是台灣首個自製的「光學遙測衛星星系」。其中,首顆衛星FS-8A今(7)日起正式啟運,前往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預計於10月底至11月間搭乘SpaceX的Transporter-15火箭升空。屆時,將展開台灣在環境觀測、關鍵元件研發與太空驗證等任務上的新篇章。
這次起運的FS-8為福衛八號計畫中八顆低軌衛星的首顆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整個星系規劃於2025至2031年間陸續發射完成,八顆衛星將分為6顆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原始解析度1公尺)與2顆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原始解析度低於1公尺),形成「6+2」星系架構。屆時,福衛八號衛星群將在距地約561公里的太空低軌道執行觀測任務,持續為台灣的國土安全、災害防救、環境監測與地理資訊蒐集提供即時影像與資料。
福衛八號實際上是延續福衛五號的自主研發基礎,具備輕量化、低成本、高性能等特點。福衛八號計畫室表示,目前國產自製率已達84%,後續衛星將逐步提升至95%。計畫採用「商規現成零組件(COTS)+模組化設計」方式,不僅可提升自製率、降低成本,也有助於建立完整的台灣太空產業供應鏈
而在自主關鍵元件研發方面,這次福衛八號聚焦在光學酬載元件、飛控元件、電機元件與機械元件四大領域。過去,台灣業者欠缺實際太空驗證平台,如今透過福衛八號計畫,這些低軌衛星元件可經由實際太空飛行測試,進而向國際市場證明台灣自製太空元件的效能與可靠性奠定進軍全球太空供應鏈的重要基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