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八號共規劃八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首顆(FS-8A)今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預計運往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基地,於今年第四季(依往例推估約10月底至11月間)發射升空。事實上,賴總統早在今年五月視導福衛八號整備進度時,即為此首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衛星」。起運典禮上,賴總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齊柏林導演家屬及「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代表皆出席見證。
「福衛八號」由TASA結合國內產學研界自主研發,包含六顆原始解析度一公尺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以及兩顆原始解析度小於一公尺的超高解析度衛星。自今(2025)年起陸續發射,預計2031年全面佈建完成。相較於2017年升空的臺灣首顆自製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原始解析度兩公尺,福衛八號解析度更高,且採星系編隊運作,可大幅提升地表取像頻率與清晰度。
「齊柏林衛星」將與後續衛星共同形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其資料將廣泛應用於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等領域,進一步強化國家韌性,協助臺灣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的挑戰。
齊柏林導演之子、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在致詞時表示,父親生前始終追求高解析度攝影鏡頭,希望能更清晰地記錄臺灣土地的紋理,這與福衛八號的任務目標不謀而合。他說,起初也曾思考,為何要替衛星命名?但轉念一想,不希望它只是冰冷的機器,而是能被賦予情感與溫度。唯有「看見」,才能帶來改變。他相信,「齊柏林衛星」將延續父親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關懷,從太空中繼續「看見臺灣」。